在去年,隨著新冠疫情的暴發,豬肉價格也蹭蹭上漲,一度接近40元左右一斤,讓經常吃豬肉的老百姓叫苦不迭,有些都不敢買豬肉了,改買別的肉類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也在一些方面下大力氣,扶持養豬業,以能盡量平衡豬肉供應市場的需求。相應的讓豬肉價格降下來,以滿足老百姓的消費需求。果然在這一年左右的政策扶持中,大大小小的各類養豬企業和個人私營養豬戶,紛紛響應國家號召,投入大量養殖資金,進行有規模的養豬。
時間來到了今年,就在前幾天,筆者去市場買豬肉,價格大概在17元一斤,相比去年的,價格跌去了一倍多。這樣的價格,基本滿足了老百姓日常購買豬肉的承受能力。老百姓是笑逐顏開了,可在4月份的大部分時間里,國內的豬價,飼料價跌跌不休,從月初的一路下跌到中途的連續多次下跌,導致國內一些小散養豬戶出現養豬虧錢的狀態,很多專家甚至評定,養豬已經處于虧損狀態,因此,很多養豬戶成了驚弓之鳥,生怕自己陷入虧損漩渦之中。
隨著五一勞動節假期越來越近了,全國各地的大酒店包房已經預訂出去了。尤其是有游玩景點的地方,各大酒店的客房都已經被爆滿預訂了。這樣的長假必然拉動消費,特別是餐飲業會更火爆。誰出行不吃頓好吃的呢?所以出去游玩吃吃喝喝是必備的。隨著消費端回暖,各種肉類、魚類、蛋類等都會隨著假期的到來而相應上漲。那么究竟豬肉能上漲多少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逢節必漲!今年也不會例外。豬肉銷量上去了,生豬價格也會必然跟隨上漲。
二、屠宰企業利用提高收豬價格,減少收購量的策略,拉動生豬市場反彈,從而高價賣肉。
三、五一假期生豬反彈幾率大,生豬價格迎來反彈,下跌幅度有所收窄。
四、不過豬價表現如何,除了看屠宰企業的調整,還要看消費端的消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