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遇見你是最美的事》系列第四篇文章。最近加了很多一直關注要瘋兄文章的朋友的微信,除了設計專業的前輩或新人,還有那樣以一群對設計充滿著向往且默默努力的一群人,他們盡己所能的去接近他們所愛的設計:或自學手繪,或臨摹他人,或跨專業考研。對于這群人,要瘋兄是敬仰和佩服的。今天要瘋兄就邀請了何作社(何人可教授研究生工作室)新一屆的學弟跟大家分享這跨專業備考的這537天的故事吧。
希望這個故事能幫助正在迷茫的你找到方向,正在努力的你更加奮進,不知所措的你找到方法,已然經歷過的你想起那時的美好。
作者簡介:梁皓輝,本科湖南大學自動化專業,2016年湖南大學工業設計工程研究生入學考試第一,愛好手繪、唱歌、攝影等,知乎賬號:@梁皓輝。
如果你要選擇跨專業考研,你需要思考好以下問題:
#動機#
作為一名跨考工業設計的考生,想必都有著自己跨考的理由,要么是對設計的熱愛,要么是原來專業實在讀不下去了——而我就是兩者都有:數學實在太爛工科讀不下去,迷茫之際工業設計像一道光芒照耀了我,于是一切就那么水到渠成。引用學長的一段話:“有的人是為了躲避就業壓力,有的人是為了提高工資,有的人是為了多學習些知識,有的人想圓名校夢……我認為其實沒有唯一正確的考研動機,但是一定要有一個讓自己不會受外界干擾、能夠堅持下去的理由,這個理由能夠在自己意志薄弱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動力,這才是最重要的。”個人認為講得非常好。我的動機,就是“如果跨考不成,這輩子就要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一直打交道了,我不要過那樣悲慘的生活”。
你的動機是什么呢?
#態度#
既然決定了跨考,就要有壯士斷腕、破釜沉舟的決心,不要給自己留下后路。當初讓我知道工業設計的朋友本來打算一起跨考,可是到后來找到了本專業的工作實習,就放棄了備考,非常可惜。要走跨考這條路還是非常需要勇氣的,這也需要一個足夠強大的動機來端正和支撐備考這段時間的態度。我的另外一位同學,同時準備考研、考公務員和找工作,結果是三樣都沒有一個好的結果。不要認為自己可以在跨考的同時做好其他更多的事情,備考的這段時間的一切中心都是12月那場考試。放松還是要有的,但是需要選擇正確的方式,出去走走散散心,看場電影都不錯,但是去網吧通宵打一波LOL(沒錯就是我……)、或者熬夜煲劇看綜藝就非常不值得提倡了。無論如何,請保持自制力——或者說,在強大的動機和正確的態度支撐之下,自制力會自然而然地很強很強,做事情也會變得很有條理。
所以個人認為,選擇跨考的你們,一定是只有跨考這條路而沒有其他,不給自己留后路,這樣人的潛力才會被最大地逼出來。
(小小地PS一下:如果還在談戀愛的話,備考過程中你們會很不愉快的,各種小吵不斷,也算是檢驗真愛與否的途徑,但是確實會影響備考,切記切記。)
#方法#
因人而異,需要尋找最合適自己的,下期的文章會針對這一模塊給出一些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運氣#
這是一個不可控因素,但是它的影響力大小和你的努力程度成反比,如果準備完全充分,根本不用擔心題目會出到自己不熟悉的部分,也就沒有了運氣一說。
下面先從時間線來講述一下考研的歷程,然后再分科目進行小總結(內容冗雜,語言混亂,請原諒)。
前期——大三上學期~大三下學期(2014年10月~2015年6月)
? ?說實話我準備的時間還是略長的……大三上學期的國慶決定要跨考之后,我火速在網上了解了一下相關科目——啊不用考數學簡直是天堂——啊居然考手繪我好喜歡——于是我百度了一些手繪基礎,看懂了之后就開始了在課堂上瞎涂瞎畫的半個學期,那會兒還不知道手繪用的399彩鉛,傻乎乎的拿個HB的鉛筆,居然還有勇氣去臨摹了一輛車,不得不感慨初生牛犢不怕虎。另外,我還去舊書店買了本我湖設計院院長(現我研究生導師何人可教授)寫的《工業設計史》,湖大的史論,也就是設計理論這門考試,基本就圍繞這本書展開的嘛…總之大三上學期國慶之后這段時間,就是假裝自己已經開始準備了,手繪算是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史論呢算是看完了第一遍。
? 在百度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湖大附近有家工業設計培訓機構,于是就毫不猶豫地報了這個機構的寒假班學手繪啦,年前25天年后15天兩個班我都上了,進步明顯,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信心也是上來了。對于考研,特別是跨考生來說,信息的閉塞可以說是一個橫亙在面前的大boss了,打敗了這個boss,就成功了一大步。
? 大三下學期,手繪已經有了基礎,就接著平時練習當然就必不可少了……好吧雖然是這么說的,但是由于本專業的課很多很多,也沒有時間可以真正靜下心來練基礎,最大的目標大概就是每星期能畫兩張完整的快題版面,而且常常練這個簡單的量都沒有達成……但是平時上本專業的課基本也不聽嘛(對我就是學渣一個),就帶個本子瞎涂瞎畫,可能無意中還是有練習的效果的。至于史論部分,我依然是在啃那本《工業設計史》——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在暑假之前把書看6遍,然后開始背誦(然而這個6遍的目標也沒有達成……記憶中是只看了3遍就開始背了),這個6遍的目標是這本工業設計考研史論資料《一臂之力》的前言里面提到的,我在大三上學期就買了這本資料,所以它封面寫著2015……買那會兒上一屆考的人都還沒開始考呢…
? 差點忘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怎么處理本專業科目和要跨考的科目的復習時間……關于這個,我的觀點是,反正都要跨考了,本專業該放下的就放下,期末考一切以“能過就好”為基準——其實也是因為本專業自動化和設計實在扯不上什么關系,如果我本來是個程序員還能和交互扯上點關系的話,也不至于把本專業丟得那么徹底。但是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拼了命也一定要過啊啊啊啊啊啊啊!補考甚至重修實在是非常影響心情以及打擊信心的!作為經歷過這兩樣的人我深刻了解它們的可怕……
? 總言而之,前期的這一個半學期,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對于跨考生而言,手繪的基礎打得越早越好,這種手頭的功夫必須有一定的時間來積累訓練的量,才能由量變轉向質變,也就是我和幾個朋友笑稱的“開竅”。而史論,個人認為不需要太早背誦,在前期這段時間,我就是把它當一本有意思的故事來看的。
中期——暑假~大四上學期前半段(2015年7月~2015年10月)
? 要說真正開始緊張大概是從暑假開始的,暑假的前一個星期我的本專業安排了外出參觀實習,回來后還有一星期左右的時間,我在這個星期啟用了前面提到的《一臂之力》開始強背工業設計史。之后就是又去參加暑假手繪集訓了。有人會問我,有必要參加那么多次培訓班嗎?我個人的建議是,跨考生還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們平時沒有很充裕的時間來練習手繪,所以這種為期25天的高強度訓練是很好的恢復、以及進步的契機,大家一起埋頭畫畫的氛圍也是很難得到的,所以我特別珍惜這些集訓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暑假這段時間要開始爭分奪秒了,簡單來說就是手繪畫累了,就看看史論要背的東西,在去上課的路上、吃飯的時候、睡覺之前、甚至上廁所的時候,這些零碎的時間都可以用來回憶背誦的片段,爭取讓時間利用率最大化——雖然聽起來很難做到,但是一旦形成了習慣,效果會非常好。
? 終于到大四上學期辣~\\(≧≦)/~可以真正進入考研備考正式版了。
? 還是要再提一下跨考生們最頭痛的本專業上課的問題,我不知道其他學校或者學院是什么情況,可能由于之前重修了,導致我大四上學期還要上8門課,才能不延遲畢業,這就賊尷尬了……也幸好我本專業的老師非常體諒考研的學生,才有了一整個學期的復習時間…或許這也算是運氣的一種吧…所以其實我不能給出特別有效的建議,如果實在要去上本專業的課,那就帶著考研的資料去上課,在課上復習自己的東西吧…
? 所以其實大四上學期我基本是全程在備考,大概說一下前半學期每天的時間安排:
? 上午8:30~12:30 | 午休12:30~2:30 | 下午2:30~7:00 | 晚上8:00~11:30
?上面是大致的時間安排,根據情況可以作調整,但是基本逃不出這個框架,一天用來復習的時間基本是9~12個小時左右,同時要有充足的睡眠以保證第二天的效率,所以執行力還是非常重要的,像糾結吃啥好呢這種事情基本就不要發生啦。
? 因為參加了三次集訓,手繪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以及自己的想法、并形成了一定的套路,英語一直以來也相對比較好,政治則打算十一之后再開始復習,所以重點就幾乎全放在了史論上面,一天幾乎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在背書,也就是英語大概分去一個半小時做真題和背背單詞,手繪大概分去一個半小時隨便畫畫版面或者臨摹個產品,剩下的時間都在搞史論,簡直是背得嘔心瀝血……但是終究效果還是很好的,記下來的東西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知識框架,這個在下期再細說。
?總結中期這段時間,是個技能進階的階段,也是個心理上一點一點緊張和重視起來的階段。技能上的進階,是指手繪的進步,有了前面的練習,你不再需要刻意分出一個較長的時間來鍛煉手繪,而是每天畫一點點來積累造型形態以及保持手感,或許你還會有一些小小的突破從而讓你的手繪更美觀。而在心理上要開始凝重起來,特別是不能再像前期那么散漫,需要以強大的執行力來讓時間的利用率最大化,這樣才能為十月之后的后期階段打好鋪墊。
后期——大四上學期后半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25日)
? 一旦進入十一,就意味著政治這門公共課要被提上復習日程了。有不少人在暑假就開始準備政治了,但是對于跨考生而言大概不太適用,個人認為到9月左右開始準備政治也是完全來得及的,10月是最后期限,再晚時間就會顯得很局促了。每天復習的時間安排和之前基本一致,但是內容上,政治和史論會分別占據半壁江山,而不是之前史論的一家獨大了。政治的復習資料有很多很多,我一開始買了高教社的紅寶書還有一些配套的東西,看配送的視頻的時候發現是舊版的大綱,于是開始翻各種視頻,終于發現石磊的講課風格是我最喜歡的,他的應試技巧非常高效,所以就買了他的視頻看,最后政治還不錯的分數也是得益于他。只是實在要提到一點,不要奢望有哪個機構或者老師可以真正押題成功,這是不可控因素,籌碼還是攥在自己手上比較穩妥,用萬能公式應對不同的問題才是王道。
? 其實只要堅持到了后期這段時間,基本上每個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復習節奏。特別在史論上,到11月左右,我才算是把整本《工業設計史》完整地背了下來,有人可能覺得太慢了,但是背誦的速度在后面會越來越快,我用5個月背了第一遍,用一星期背了第二遍,用4天背了第三遍,到最后考試前我一共反復背了六遍,所以前面背史論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11月之后,史論放在《工業設計史》上的時間要略微減少,轉而研究歷年真題,并且關注一些熱點關鍵詞和論文,這些在下期會詳細說。
? 手繪和英語這兩門我比較有信心,放的時間比較少,但是在后期也能做到每天碰一下,不至于出現斷層,保持了在復習上的連續性,英語就做真題,看看單詞,后期準備了一下作文,手繪還是照樣瞎畫畫,保持做題、畫畫的手感。
? 總結后期這個階段,這個階段拼的就是一股狠勁兒和堅持了,前面所做一切鋪墊都會在這個階段發揮作用,前面的準備越充分,這個階段越得心應手、越有節奏。有朋友在后期這個階段回家復習了,個人非常不推薦,在家里會有很強的惰性,沒有絕對的自制力,請勿輕易嘗試。保持自己的節奏最重要。
大后期——2015年12月27日~2016年3月21日
? 松了一口氣,終于是把初試考完了,然后就可以放松了……嗎?開玩笑呢嘛!?還有本專業的期末考等著呢!一整個學期沒上課!還放松等著掛科嗎!?還不去復習?
? 是的跨考的孩子最傷不起就是還有本專業的課要期末考…尤其是我這樣大四上學期還有8門課的,實在太可怕,所以一考完初試我馬不停蹄地就去復習期末考去了。
? 初試之后基本心里就會有幾分把握和猜測,做過那么多真題了,考得好了還是考得不好,心里多少還是有個數。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不要覺得自己考得不好,就不去準備復試,也不要整個人馬上松懈下來!這是最最最愚蠢的一種做法!你只是考完了初試,不是正式錄取了!切記切記!適度放松是應該的,辛苦了一年的你也值得去放松,但是請保持凝重的態度,復試,依然是一場硬仗!
? 嗯所以抱著上面的想法,在期末考之后我又趕緊報名參加了寒假軟件培訓班準備復試,建模渲染也就是Rhinoceros這個建模軟件以及其他一些渲染軟件和插件的教學,和去年一樣,年前年后兩期我都參加了以確保自己能掌握好。不過有一個很明確的事情是,考過初試之后,心情確實輕松了很多,軟件班相對手繪班而言也要輕松不少,所以“里要控記里記幾啊”!
? 這里要特別提到過年后到復試前的這段時間。復試包含建模和面試,建模可以通過課程來學習,而面試需要的作品集就需要自己制作了。這個時候跨專業的孩子的優勢就出來了。有人可能會問,不會吧怎么跨專業還會有優勢?詳細還請看后面的復試部分。總之,在復試前,作品集是一定要趕出來的。有個同樣是跨考的朋友的初試成績很不錯,由于招生人數太少,她就猶豫著沒有來上建模課,可能打算放棄了,最后被老師和我說服還是在短時間內接觸了建模和做出來了作品集,也參加了復試,這樣就很倉促。我再次告誡后來者們,不論跨考還是非跨考,只要有機會參加復試,就好好準備,就算上不了,也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技能,不會吃虧的。
? 另外講點題外話,我這一屆初試成績出得比較晚,復試時間相對也比較晚,所以在上完年后的建模課后還有不少時間做作品集;而上一屆的學長學姐,據說在建模課后三天就復試了,所以他們都是邊上課邊通宵趕的作品集,容我敬仰一下……真是太辛苦了…所以作品集啥的如果平時有想法還是積累一下比較好。
? 簡單而言,大后期就是學建模和做作品集,這對于跨考生而言是頭等大事兒。值得一提的是,建模在初試之后的寒假學習完全來得及,初試前先不要考慮復試的問題。
? 終于,3月21日,復試結束,準備了537天的考研也算是落下了帷幕,人生終于要浪起來辣~\\(≧≦)/~——誒你說畢設,那是什么?
由于篇幅有限,關于考研單科的一些備考策略會在下期的《跨專業考研第一的獨白:那537天的青春(二)》中跟大家分享,大家要記得關注“符要瘋”哦~
要瘋兄希望所有的孩子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