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正月初十,童仔就要滿三歲了。這個時期的小孩,語言進步能力很快,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情緒,感覺trouble two過去了,又要和小大人開始斗智斗勇了。今年回老家過年是在爺爺奶奶家,位于四川省一個小城市下的縣城。
鄉里因為地處經濟相對不太發達的地方,雖然在(環保)政策執行方面落后一些,但因為家族親戚七大姑八大姨都居住在一個地方,所以在保留一些傳統習俗方面比城里更顯得有人情味兒和年味兒,比如貼對聯、放鞭炮、初一上墳、回娘家、串門走親戚。
童仔回到奶奶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吵著要去挖花菜、摘草莓、摘橘子。剛好那天下午天氣好,就先去了附近的一個橘園摘橘子。雖然草莓早就被人摘完了,但是童仔坦然接受,畢竟前兩周才摘過,那就摘橘子吧。小伙子第一次進橘園(好吧,我也是)看見一排排的橘樹整齊的站在一道道溝里。一個個橘子把樹枝都壓彎了腰,興奮的不行。爸爸告訴他,要摘(剪)偏紅色或者橙色的,才是成熟的,小伙子就興致勃勃地準備開干了。結果,信心滿滿卻力氣不夠,鎩羽而歸。調整調整了一下方式,這次把剪刀??雙手握著,讓爸爸扶著樹椏和橘子,再次進行嘗試?!斑青辍币粋€橘子掉落到了爸爸的手里。童仔高興地回頭看著我,得意地說;“(媽媽)你看!”我給了他一個大大的贊,他又滿意的繼續勞作了。一回生,二回熟,小農夫開始上手了。后來,不需要爸爸引導,自己尋找成熟的橘子,動手剪。我們就提著筐子當跟班兒。剪得差不多了,出來稱重后,童仔似乎已經按耐不住了,馬上弄了兩個來吃。也許真到是自己摘的,開心溢于言表。如果不是馬上要去地里挖花菜,估計會吃完了再走。
過年前一個月在成都的時候,奶奶就對頓頓都要吃花菜的童仔說:“等回了老家,可以去地里挖。你把你的雨靴帶著嘛?!睆哪菚r起,童仔就像被賦予了使命的孩子,一直記得這個流程,不完成是不罷休的。其實挖菜的地,并不大,這邊一小塊是花菜;那邊有點小蔥;臨路的斜坡上有點油菜、芹菜;里面還掛著幾個剛結果的葵瓜;隔壁的菜地里有長勢良好的白蘿卜;水塘邊還有賣菜的陶大爺在清洗剛剛砍下的菜頭和排整好的蒜苗……童仔在奶奶的指引下,拿著鐮刀,作勢要砍花菜,結果……呵呵,還是奶奶來吧。又要去旁邊扯小蔥,一窩太大,扯不動(姑媽在旁邊幫忙扯了扯)終于自己弄出來了。一路握著小蔥,提著花菜,不到三歲的小娃口出狂言說今晚他要切菜做飯。等到吃飯的時候,童仔說:不是說我做飯嗎?一桌人笑慘了!等到你做好,明年的花菜都長出來了。哈哈哈~~
在過年熱鬧的氛圍里,看著接近大自然、感知大自然、開始認識大自然的童仔,這是過年回家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