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農歷臘月初七,即將進入過年的前一日。Master圓滿完成了對人類頂尖高手的挑戰,戰績為60勝0負1和。
圍繞人類最深的挫敗,有人反躬自省,古力說“ ……當你發現自己曾經的意識、認知、抉擇都是錯誤的時候,你是一如既往的錯下去呢,還是否定自己,給自己重新開始的機會……”。有的人選擇用盡人力來抗衡,“…若不是住院,我將用上那準備了一個星期的最后一招——柯潔”。那如旁觀的我們當如何看待這場計算帶來的世紀變局呢?
圍棋緣起于堯帝,堯帝的兒子朱丹行為不端,堯到汾水之濱,見仙人受其圍棋以教朱丹。育化其心,歸正其行。
圍棋盤象征宇宙,361個點象征天體及其宏大,中心的天元代表宇宙之中心。棋子黑白以表陰陽,黑白交替落子表達了陰陽相生相和,也表相互制衡,生所謂生生不息,而又和諧共存的宇宙之道。棋子互動形成的棋勢及其蘊含的無數變化象征了宇宙運動的規律,所謂觀棋而知天道,進而知世事,推而知人事。
弈棋者下棋謂之“手談”,古之弈棋非以勝為目標。圣人寄陰陽與黑白二子中,于盤中互語,雖未用一言,已將自己對宇宙天地變化之認識“談”與對方。讀遠古高人的古棋譜,會心者會有弈者已達天人合一境界的感悟。
所以圍棋之真諦不在勝負,實是智者尋道之途徑之一。看日本圍棋鼎盛時代,一盤棋動輒下出一個月之久,也可見此真諦。近代進入棋院時代以后,逐漸世俗和商業化,棋手以勝為目的,計算能力隨之成為一個棋手的第一要素,棋如亂水,像聶衛平這樣的全局大師只能退位為“前50手天下無敵”。如吳清源這等不世出的絕世之才現在恐也只能肩扛七段,回家過年吧! 因為他們實在不適合出現在這樣一個“拼體力、搏失誤、賭昏招的野蠻粗暴的競技運動”中。
圍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迷茫。古力疑問于現在Master的出現,圍棋界到底是開始了“最壞的時代”,還是通過“人類與人工智能共同探索圍棋世界”,將進入“最好的時代”?而我要說,至少從人類的圍棋智慧角度,現在即使沒有Master, 也是處于最壞的時代。而如果只想到利用Master來提高人類在圍棋中的取勝能力,而不是讓人類重新思索圍棋的奧義,進而回歸于古典圍棋“尋宇宙之理于黑白之間”的高明。那現代圍棋的終結之幕已經拉開。
反觀當今圍棋頂尖高手對弈失敗后的感言,只能說“人類高級計算機們被機器的高計算能力打敗了,并將無可挽回的繼續敗下去”。而也許還有無知的棋手要努力試圖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來喚回人類的“勝利”! 一次人類的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后仍沒喚起人類的自我反省,人類就只能讓步于人類發明的機器智能了!
Master的這次勝利希望是一次人類重新認識圍棋,找回人類智慧來源,回歸古典的一個契機。而不是終結者。
承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圍棋,能在重擊下找回迷失的自己,送給我們一盤悅人身心、酣暢伶俐的“宇宙流”嗎?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