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躬自省,有靜氣
《孟子·離婁上》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人生路上,不如意常有,遇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往往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當年大禹做部落統領的時候,曾被一個背叛的諸侯有扈氏入侵。
大禹隨即派兒子伯啟抵抗,結果伯啟被打敗了。
伯啟的部下們不服氣,紛紛請求再戰。
伯啟卻搖搖頭說:“不必了!我們的地盤比他們大,兵比他們多,卻被打敗了,這一定是我帶兵的方法不如他,我的德行不如他。從今天開始,我要先改正自己?!?/p>
從那天開始,伯啟每日早起工作,粗茶淡飯度日,勤勉照顧百姓;他還任用有才之士,尊敬有德之人。
一年過去了,有扈氏知道了伯啟的事,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是歸順了他。
一個人的強大,從自我反省開始。
伯啟敢于面對失利,不逃避推卸責任,學習他人長處,最終取得了勝利。
人生來就有不足,改掉缺點,才能輕裝上路;而回避問題,只會招來更大的禍事。
如若伯啟把失敗推脫給他人,或是一味抱怨命運不濟,其結果可想而知。
《呂氏春秋》有言:“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面對失敗、挫折時,我們的敵人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智慧不夠、德行不足。
活得明白的人,總能靜下心來,發現自身不足,以失敗、挫折為變好的起點,不斷改進自己,完善自我。
一個人自省的時候,會站得比平時高,如此一來苦難、挫折變得渺小,當下局面一覽無余,生活變敞亮了,人生也就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