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生比作風箏,那根線就是我們的靈魂,而我們不管風箏能飛到哪里,能做的就是勇敢的去追,因為這樣才意味著我們真正的活過!
也許,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只風箏,不管那意味著什么,就讓我們勇敢地追!
《追風箏的人》作者是卡勒德.胡賽尼,生于阿富汗喀布爾市,也是這本書的背景,后隨父親遷往美國,畢業于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系,現居加州,說來也巧,這本書的譯者現在也居住在加州,名字叫李繼宏,不得不說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因“立志拂去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灰塵,將背后的靈魂悸動展現給世人!”才有了這本書的面世,而這書也是作者的處女作,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國巨影響力,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并受邀參加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他還創立了以自己為命名的慈善基金會,為受戰爭飽受摧殘的千千萬萬民眾給予人道主義援助!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巷子。
晌午的太陽照在水面上,兩只風箏在俯視著舊金山,就像二十多年前,有兩只風箏飛越卡德賽區,卡得帕灣區,梅寇拉灣區,科德桑吉區,一位單純,忠誠,善良,勇敢的兔唇男孩在目的地等著我一樣,為了追那個男孩,我摔了很多次,終于我追上了他,他就是那樣的料事如神,就好像上帝一樣可以知道風箏在什么地方降落,為此我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就是哈桑,我人生的一面鏡子,在他的身上我總是能看到自己的懦弱,膽小,欺騙,也是他讓我能夠在二十多年的今天,能夠救贖自我!而這也造就了今天的我,抬頭看著遠去的風箏,那行走的軌跡,何方不是我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路有千萬條,而我只能走向自己選擇的路,正如我跟哈桑一樣,哈桑是我從小的玩伴,朋友,兄弟,可是當我父親朋友的孩子來我家里時,我卻丟掉了他,我是普什圖人哈桑是哈扎拉人,小的之后我經常看不起他,常常以各種理由取取笑他,但是他總會對我始終忠誠,是因為他只是我家里的仆人嗎,為什么每次在我們受到阿塞夫等人欺負的時候,只有他站出來保護我,因為我的父親喜愛哈桑,對待自己總是冷漠,為此我很恨哈桑,認為一切都是哈桑的錯,讓我得不到父親的愛!
但是有一天,一次放風箏大賽改變了彼此,也改變了我,至此在我往后的日子里,我都忘不了,那一天我們的城市里洋溢著歡聲笑語,天空里到處飛揚著風箏,空中放飛的風箏是我向父親證明的紐帶,終于在我跟哈桑一起過關斬將之后,我們打敗了所有風箏,最終我也獲得了勝利,就在那兒,我看見了父親,至此我體驗到了有生以來最棒的一刻,看見爸爸在屋頂上揮舞的拳頭,我知道爸爸以我為榮,不巧風箏斷了,我喊到“哈桑,給他帶回來!”
哈桑飛奔而去,只為了把我們的勝利品帶回,在那轉身的一刻,他對我說到:“為你,千千萬萬遍!”,卻不想這一次的轉身卻是我最大的錯誤,在那一條巷子里,我親眼目睹了哈桑被瓦里,卡莫,阿塞夫三人violent ,那一刻我的身體收縮,膽小,懦弱讓我退步了 ,而那飛奔在哈桑臉上的笑容,我再一次見,卻是在一張照片上,為此我用一生來尋找!
一聲炮響突然響起,它是那么的毫無征兆,之后,我的父親帶著我離開了我生活許久的國家,到了美國,在這里我遇上了終生伴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在某一天,父親的好友,拉辛汗突然打電話過來,使我平靜的生活起了波瀾,讓我想起了在那一個下午,那條巷子里發生的一切,我跟隨拉辛汗又一次來到了家鄉,此時的故鄉到處是殘垣斷壁,戰火紛飛沿著天空蔓延,在拉辛汗的口中,我知曉了哈桑是我同父異母的兄弟,我也找到了哈桑的兒子,這一次我不會再逃避,雖然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被塔利班組織抓了,但是內心的良知促使了最終戰勝了自己,最終阿米爾救出了索拉博,并認他做了兒子,并且在一次放風箏的活動中,阿米爾跟索拉博一起剪斷風箏,而阿米爾追向那斷掉的風箏,正如多年以前哈桑追著自己的風箏一樣:為你,千千萬萬遍!
也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風箏,追尋自己的友誼,愛情,親情,追尋心中的美好,書中的阿米爾一直在追尋自己的受傷的靈魂,也許我們也會有一天靈魂受傷,但是最終能夠救助的只有自己!
正如,在靈魂擺渡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一段時光,以你命名。?我永遠不會忘記,你曾溫暖過我的歲月。
謝謝您,我的哈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