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運營控運營開刀案例day6作業
2016年1月26日,微信紅包照片功能,短短幾個小時引爆了整個朋友圈。平時朋友圈的照片有時都懶得打開,為何付費看照片的活動卻引起一陣狂歡呢?
1.產品角度
(1)產品流程簡單
朋友圈紅包照片的玩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平時朋友圈發照片+微信轉賬+微信支付的操作流程連在一起。由于幾個流程的無縫銜接,用戶操作簡單,容易上手。
朋友圈發布按鈕變成了金黃色,用戶點擊可以看見“紅包照片”選項,選擇發布照片后,該照片即被模糊處理后發送到朋友圈,好友如果想評論或看清楚照片,需向好友發送紅包,金額由微信隨機決定。
(2)產品細節
紅包照片選擇了朋友圈作為爆發的起點,能快速觸達用戶,提升分享動力。朋友圈是用戶每日點擊多次的地方,紅點強迫癥變成黃金強迫癥,大部分用戶都會去點擊。
第二,朋友圈有天然的分享傳播屬性,發照片是朋友圈的基本操作。
第三,引爆點在于紅包付費看圖,在點擊朋友圈--上傳圖片--分享至朋友圈這一流程中,添加了紅包價格選項,隨后紅包被打碼發布。
第四,有人查看圖片的話,發布人就能光明正大地收紅包了。
第五,看到朋友圈的人都在發圖分享收錢,自然帶動更多人也去發圖,朋友圈頓時一片霧霾。
第六,稀缺性,朋友圈模糊圖片是從26日17:00開始上線,0點結束,所有圖片都將被刪除,減輕了發圖的壓力,卻增加了圖片的稀缺性,不玩就來不及了。
第七,攀比和從眾心理。照片的最下方有提示說,“已經有多少人看過該照片”。這句話的引導無疑是最佳的評價,人數越多說明圖片值得看,評論有好評會帶動更多人付費。
第八,游戲心態。活動有截止時間,紅包本金也不大。整個產品設計對于用戶的時間、金錢成本控制得都很好,就像是一個測試性的游戲。
朋友圈模糊紅包圖片的整個流程和細節都非常流暢,直接觸達用戶,用戶學習的成本低,分享動力強。產品設計合理利用了人性中好奇、貪婪、收益、對稀缺資源的享有等特點,結合朋友圈本身強大的傳播特點,紅包照片迅速引爆。
2.用戶角度
對于用戶來說,朋友圈模糊照片就是一項全民狂歡活動,腎上腺素似乎在那幾個小時極速上升,所有人成為了段子手,都有許多平時不為人知的秘密要公布。
(1)玩法新穎,習以為常中的出乎意料
用戶早已經習慣了朋友圈的分享模式,無非是圖片,文字,轉載,集贊等。但是模糊照片還能收紅包,給“無聊”的朋友圈增加了一絲有收益有趣的玩法,成本不高,人人都想試試玩一玩。用戶使用后有愉悅感和成就感。
(2)模糊照片引發好奇心
平時看慣了朋友圈的自拍,對于模糊的照片,有種想看而不得更想看的心態,于是沖動付費一看究竟,無論有期待還是失望之余,都得發個照片引起他人的好奇心。因此霧霾照片瞬間充滿整個朋友圈。
(3)發照片有收益,還能測測誰最關注你
發個照片能收紅包,還能測測誰最關注你,何樂不為?根據你的文字引導,關注你的人會毫不猶豫發紅包了解你分享出來的“秘密”。看看誰給你發紅包,知道誰關注你,更會激發用戶去發圖片,看圖片。
(4)攀比心理
一張模糊照片的好壞,在圖片下方的“已經有x人看過該照片”中可以反映出來。這個評價吸引其他人看照片的關鍵。這時候,刷單行為也帶動了分享和參與感。有用戶為了讓更多人看照片,可以在小范圍發紅包要求水軍看圖片,增加查看照片的數量。刷單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人無意識地加入這場活動中。
(5)朋友圈段子手和借勢營銷
一場紅包模糊照片下來,朋友圈都在絞盡腦汁吸引更多人看照片,瞬間都成為段子手。刷朋友圈變成在看十萬個冷笑話般的段子,有趣又好玩。品牌借勢營銷的參與,使得紅包照片更多元更有趣。
3.總結
朋友圈紅包模糊照片是一款很成功的活動。在短期內測試了用戶對于付費的感知,吸納了無數人參與其中,擴大了微信支付的數量和使用場景。總結紅包照片活動,可以看出制造爆款少不了以下的因素:
- 產品使用體驗流暢
- 產品具有分享體系
- 產品能快速直達用戶,快速響應用戶需求
- 用戶使用成本低,上手快,分享動力強
- 用戶獲得收益感,如愉悅感、成就感、服務、技能等
- 玩法新穎,習以為常中有出乎意料
- 玩法有可拓展性,如借勢營銷
最后引用《社交紅利》的作者徐志斌,在《 想學紅包照片炸遍朋友圈?前騰訊總監教你制造爆款》的觀點對爆款做個參考:
我們雖然無法精準地預測誰是下一個“爆款”,卻能夠提煉出這樣一個“引爆公式”:
引爆=用戶收益×可娛樂性×熱點系數×用戶與企業間的信任/參與成本
用戶收益指用戶能夠從中獲得的服務質量、信息、技能以及愉悅體驗,也包括從中獲得的存在感和認同感等。
娛樂性更多的是指“廉價娛樂”,也就是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快的愉悅享受。從早期微博平臺上盛行的“猜猜我和哪個明星像”,到“打飛機”、“圍住神經貓”,用戶在體驗和炫耀過后,就會去尋找下一個帶來愉悅感的產品。
將熱點系數作為關鍵指數納入到該公式中,是因為熱點事件能為產品或現象的引爆加分不少:在幾位影視名人因沾毒被拘留之際,一些惡搞類的微信小游戲立刻就在朋友圈風靡;“圍住神經貓”的生命周期結束后,HTML5類型的小游戲呈現爆發之勢,還有國外團隊復制該產品并一舉登上App Store榜首。
可見,一個產品走紅本身也能夠成為熱點事件,推動下一波熱潮。如果團隊能將用戶收益與熱點事件、產品的娛樂屬性相結合,在社交網絡中的引爆指數就會更為驚人——“冰桶挑戰”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