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玉堂吧 吧主 天下有雪s
原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598156228
《三俠五義》第三十九章叫:“鍘斬君衡書生開罪,石驚趙虎俠客爭鋒。”
這一章的“俠客爭鋒”,就是原著里白玉堂與南俠展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交手,回到旅店的玉堂,在細細思索了一番后,立下志愿,并且很快實施了這個驚天計劃——闖皇宮。
說來也巧,玉堂這一去恰巧碰到總管太監郭安和手下的小太監設計毒殺都堂陳林,趁著小太監給陳林送請柬,玉堂在半道上截住他,再折返回去一刀結果了郭安。
有些人看這段會覺得玉堂膽大包天,目無法紀,對他的四位義兄深表同情。但其實這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情節,沒有玉堂闖皇宮鬧出這些“出類拔萃”的事,他四位義兄如何能得到皇上接見?如何能被授予武職?如何為后文破襄陽打下伏筆?更何況就“殺命題詩”這件事來說,并未有違道義。
讓我們先來看看郭安設計的毒計有多“毒”吧。
他聽說老伴伴陳林因操勞過度,皇上特意賞了人參給他,正好他有個慢性毒藥的方子,尤其此藥最忌人參。他計劃請陳林明日一同賞月喝酒,倒酒的酒壺用特制的轉心壺,壺內可放兩種酒,通過壺底的兩個窟窿可以控制倒出哪種酒,如果此計成功,預計陳林七天后便會喪命——可謂歹毒之至!
所以玉堂一刀讓他人頭落地,大快人心的同時還不忘留那個小太監一命,并將其捆在柳蔭下,命他明日去三法司或開封府,將這件事原原本本地交代清楚。
玉堂確實聰明,假如兩個人都殺了,就沒有人知道這件陰謀,還會反過來給他自己扣上皇宮殺人的罪名。然而玉堂的聰明遠不僅于此,要知道,他殺了郭安,等于間接救了陳林,陳林是誰?是被皇帝親自封為都堂的老伴伴陳林,不但是首領太監,還是圣人最信任親近的人,更是當年“貍貓換太子”事件中,圣上的救命恩人。
可見玉堂去到皇宮并不是簡單尋求出名的機會,而是始終以“行俠仗義”為己任,救下老伴伴陳林或許有運氣的成分在里面,但歸根究底,還是他將“道義”作為他所有行動的唯一準則。
但是玉堂并不滿足于“殺命救人”,覺得不過癮的他轉而去到專為寇宮人建造的“忠烈祠”內(寇宮人同樣是貍貓換太子事件中的功臣),在西山墻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五言絕句詩。
忠烈保君王,哀哉杖下亡。芳名垂不朽,博得一爐香。
巧的是第二天就是十五,圣上每逢朔望都必來祠內拈香,于是這首詩很自然的被圣上看見了,再聯系郭安被殺一事,皇帝馬上醒悟:“朕卻明白此事。你看題詩之處,非有出奇的本領之人,再也不能題寫;郭安的死,非有出奇的本領之人,再也不能殺死。據朕想來,題詩的即是殺人的,殺人的就是題詩的。”
這下玉堂出名了,成功地讓九五之尊的帝王注意到了他,達成了他之前在旅店里定下的宏偉目標:“我既到了東京,何不到皇宮內走走。倘有機緣,略略施展施展。一來使當今知道我白玉堂;二來也顯顯我們陷空島的人物;……縱然罪犯天條,斧鉞加身,也不枉我白玉堂虛生一世。那怕從此傾生,也可以名傳天下。”
這世上想成功的人有很多,有的人心懷大志卻苦于沒有本事,有的人空有本領卻處處畏首畏尾,唯獨玉堂,是既有能力又有膽魄,那么多古代小說,闖皇宮殺命題詩的,也就錦毛鼠一人而已。
這首五言絕句詩如果寫在詩稿上,只能供少部分人看,寫在大街上,也只能給來往的路人看,遠遠達不到“名傳天下”的效果,所以玉堂直接寫到皇帝的眼皮底下,以最迅速干脆的方式達成他的目的——使當今知道我白玉堂。
玉堂會選擇皇宮這個禁地,不是他的膽子大,而是他的“心”大,他要的是“名傳天下”,不愿“虛生一世”,這么來看,再沒有比皇宮更能讓他大顯身手的舞臺了。
好比一個歌手,你認為在酒吧里唱,與在星光大道上唱,哪個更能體現演唱者的價值?
因為玉堂的心夠大,所以他才會去闖皇宮,由此造成的后果是,連皇帝都稱贊他:“秉公除奸,行俠作義,是個好人。”并想親自見一見他。那些總是指責玉堂膽大妄為,惹是生非的人,只能說目光短淺,眼界狹窄,用一句古代名言來形容最合適不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