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是“周六失控日”的第一次嘗試,我失控了一整天,看了一整天的網絡小說。一整天下來,我總結了下,網絡小說為何讓人難以逃離?
2.答案可以追溯到遠古的一次基因突變。遙遠的某一天,原始人類突然基因突變,擁有了“虛構”的能力。突然間,人類可以虛構事物、想象神話、傳誦故事。
3.這一下不得了,原本基因決定了人類能認識和協作的人也就鄧巴數150人。虛構能力出現后,協作范圍就突破鄧巴數150人了。不管多少人,只要接受了同一個“想象”,基于“共識”基于“想象共同體”居然就可以協作了。
4.影響萬分巨大,在同一個故事、同一個信念、同一個想象共同體的引領下,人類組織起成千上萬人的協作,創建了一個個文明與輝煌,徹底改變了世界。
5.到現代,更是陌生人大規模協作的社會。你看,貨幣、公司、國家、宗教,哪一個不是共同的想象。全國人民都相信那張紙能換東西吃,它就能換東西吃。
6.“虛構”這項能力在進化中給了人類如此大好處,順理成章的,“對虛構的喜愛”也刻入了人類基因。
7.繞了一大圈,原來我這么離不開小說,是因為基因對虛構的喜愛,我本能就喜歡虛構,因此離不開。
8.從底層原理拉回到現實世界,我在看小說的時候,到底是什么東西牽引著我,使我停不下來呢?
9.答案是:網絡小說滿足了我現實生活中難以滿足的需求,尤其是原始的私密的甚至是卑劣的需求。
10.你想要看到小說角色在劇情中做些什么,那個“你想要看的”就是你的需求——人性需求。
11.換句話說,小說負責滿足你的需求,你內心有要求小說滿足你需求的期待,這份“期待”驅動你持續看下去,停不下來。
12.就算你“無欲無求”,你不想看“主角牛逼”,你不想看“美女曖昧”,你不想看“轟轟烈烈的愛情”,你什么都不想。但只要你接受了故事開頭,本能對虛構的喜愛就給你一個需求,它叫“后面發生了什么”。本能的“受不了后面空白”依然會驅動你繼續看,停不下來。
13.比如我開個頭:昨天下午,天空飄著雨,我路過楠水街......怎么樣,本能有腦補沖動吧,受不了后面空白吧。
14.綜上,我這么喜歡看網絡小說,即便它那么浪費我時間,我還是逃不脫它的魔掌。歸根結底,直接看是我渴望滿足的人性期待,本質看是本能對虛構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