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觸歐美的那些音樂和作品之前,我不知道自己會陷得這么深。
初次接觸歐美音樂大概是在高二的時候,那時候剛轉學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為人謹慎,察言觀色,與同學相處不錯。
某天在宿舍里的時候,談起看過的電影,同宿舍的女孩說起外國的電影“你看過kill bill么?”
kill bill 殺死比爾,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的外國作品,以前也不是不知道變形金剛這類的外國影片,不過這次是第一次從朋友口中說出,感覺新鮮又無知。我聽著對方如數家珍的談論著那些從來沒聽過的電影,對著我的一臉茫然偶爾無奈的笑笑。
可能是不服輸的心態作祟,我這人,最怕被別人比下去。
所以開始接觸歐美的電影,不過事與愿違,kill bill我只看了一小半,連三分之一都不到。知道無緣,索性放棄,轉而打開酷我,去試著聽聽英文的歌曲。
當時恰逢Justin bieber出道沒多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我這人喜歡明星也是默不作聲的,雖然不至于偷偷摸摸,不過會把喜歡放在心里,喜歡那個陽光的男孩靦腆的笑容和稚嫩的聲線,想起他的down to the earth現場版帶給我的震撼,用心唱歌的男孩真的很讓人心動。有時夜里會做許多荒唐的夢,都是不可能發生的那種,偷偷的獲得滿足,實在猥瑣。
也因此知道了Selena Gomez,知道了taylor swift,知道了很多其他的歌手。從此每天耳朵里塞著耳機,正值高中學習緊張的時候,不管別人如何勸說,依舊我行我素的每天帶著,像個小流氓一樣。
聽多了之后,也會分辨一些曲種和曲風,還有節奏,說我是節奏控一點沒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歐美的音樂改變了我對音樂的看法,改變了我聽歌的品味,間接的改變了我看待作品的品味。
像是最近風頭正勁的A妹Ariana grande,當她第一支mv出現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妹子會火,并不是在吹噓,只是這個妹子具備了迅速傳播的條件,長的甜美可人,聲線細膩高音轉換自如,雖然很年輕,不過已經有人在期待她成長為天后了。
后來那個靦腆的男孩變壞了,抽大麻醺酒滋事不斷。從他紋身開始我便暗道可惜,不過終究是別人的生活,我無權評頭論足。
他變壞了,可我的喜歡還在,我還會時不時的拿他的圖片當做頭像,起的英文名字十有八九和他有關,對英文歌的摯愛只增不減,常常聽到一首好歌之后陷入意境無法自拔,趁著當時的心情做一些隨心的事情。
這是一種已經根植到骨子里的熱愛,你聽到英文歌,你就知道今晚將帶著怎樣的心情入睡。
所以,現在你知道我為什么對英文歌曲這么執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