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型的興奮”看似與普通的興趣愛好區別不大,實則在一個人的能力塑造方面具有舉足輕重般的影響力。
2017年12月29日更新
上接第1篇 動力和興趣1:90%的人都不知道的真相
《成功者的極致操作系統》--2興奮
通過上文,我們了解了,兩種興趣的差別,并定義了“享樂型興趣”、“成就型興趣、成就型興奮感”這樣的概念。
其實我更愿意把成就型興趣稱之為,成就型興奮感。
因為,這種成功的興奮感覺,本質上已經不是“興趣”兩個字就能簡單形容的了,也不利于描述。因為,我們主觀理解字面含義“我有興趣,去做某事…”,通常指的就是第一類享受型興趣。
而興奮感,是在描述一種“狀態”,是一種做事過程中輕度興奮、并積極主動完成的情緒和身體上的沖動。
顯然用興趣這個詞來描述“興奮”,并不十分匹配。
所以為了更精確的表述,下文均采用“成就型興奮感”來替代。
上一篇文章之后,有朋友對我說,你說的不就是“激情”這回事兒嘛?
但其實這樣說并不準確。從更精準的角度來說,“激情”也不足以定義“成就型興奮感”。有兩點:
1.激情是短暫的,來得快去的也快。馬老師也曾說,“持久的激情才是賺錢的”,道理類似,普通的激情是不足以支撐人們努力去完成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的。而“成就型興奮感”它會蔓延在一個過程之中,你會非常有動力去執行。
2.激情是可以憑空而產生的,是虛的,不利于他人的操作與實踐,不一定與實際的“成績”有關,通常這樣的激情,我們管它叫做“忽悠”。而“成就型興奮感”基于“成績”的,是在不斷完成目標后,主動自發的產生的。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應該明確以下三點:
1.成就型興奮感,就是通過持續獲得某種成就(可內可外),而產生的一種內在的興奮情緒和自我狀態。
2.人們通常把成功之路上的“成就型興奮感”簡單化的歸因為“興趣”,而幾乎沒有深究它與普通的興趣之間存在的真正的區別。
3.成就型興奮感,本身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好,看起來“成就型興奮感”這個話題好像越來越重要了,那我們不妨再深入探討一下。
再來對比一下,享樂型興趣和成就型興奮感:
享樂型興趣:玩樂享受——>產生——>快感。
我們再拿游戲來舉例。絕大多數的游戲玩家,他們花費時間,享受玩游戲的樂趣,放松自己。對于自身游戲水平的提高,自然沒有很高的要求。在游戲設計中興奮點本來有限的情況下,時間再一長,玩家就很容易玩膩了這款游戲,沒意思了,就沒有了繼續可持續的練習。
如果給這種情況下的可持續力打分的話,及格分6分就是上限了。放棄了是自然的選擇。他們本身,在這一游戲領域的能力最多可以達到“普通高手”的水平。
成就型興奮感:達成成就——>產生——>興奮感。
然而,還有一些人,他們為了贏,鉆研游戲技術,寫帖子和他人交流。建立社群成為紅人,出教學視頻,組織戰隊,開淘寶店,賣周邊產品。這樣一步一步或“成為頂尖”或“與眾不同”,玩出了“成就感”。他們為了一個個目標與成就,他們興奮感十足。他們為了讓自己做的與游戲相關的一件件事情能夠成功,必須在游戲能力方面使勁渾身解數來自我成長。
他們的在這款游戲上的可持續力是8~9分,甚至10分的。通過長時間的針對性訓練,他們也更加精通整個游戲,更容易碾壓他們的對手,達到“超級高手”的水平。我所調研過的這類電子競技高手,現在月入百萬千萬的大有人在,這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的牛人,通常都會把所在領域比喻成一場游戲。
做事,你要遵守“游戲規則”,博弈,你要留好“底牌”。戰爭,就是大將軍們作戰室的“沙盤”,商業,也可以是訓練營中的“現金流Game”。這樣說來,實質上各行各業、各種領域,都存在上述“游戲案例”中“可持續”和“不可持續”的情形。
通過上面的描述,你大致會看到“享樂型興趣”和“成就型興奮感”之間的一些重要區別,比如:
它們是,“我很爽”和“我很牛逼”的區別。
它們是,“消耗能量” 與“產生價值”的區別。
它們中,一個是興奮度(或興趣)逐漸下降的趨勢,如圖中“享樂型興趣曲線”,一個是興奮逐漸升高的趨勢,如圖中“成就型興奮感曲線”。
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一個行業干久了就沒有意思了,這里的“意思”指的就是“興趣/興奮”。實質上,這也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有動力持續下去、堅持不懈的能力,間接地決定了這個人在這一領域的“成功與否”。
而在一整個領域中持續打拼,能夠逐漸將你自身的“興奮/興趣”從第一種成功地過渡到第二種,將是更為關鍵的內容。
這些內容,我們下回再聊。
真相
如果文章對你有用,可以關注、留言或評論。我們之間的連接,會讓很多有趣的能量迸發出來,請相信我們。(WX:xiangz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