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me OS 第一方郵件應用的郵件界面
在 Flyme OS 第一方郵件應用的郵件界面中,「回復」「轉發」等幾個功能的 tool bar 沒有采用常見的固定在屏幕底部的方案。答案在查證一種場景后自然得到揭曉:往來郵件。為了區分每封郵件的操作,tool bar 放在了每封郵件內容的尾部(內容過長時再懸浮)。
我們討論到,這種處理方式強調了對每封郵件的操作,而自己回復自己的郵件看似很沒有必要。但是,郵件的工作屬性更強,讓用戶感覺到準確、無歧義,出發點很正確。另外,將自己發出的郵件再轉發給他人,這種需求無疑是存在的。因此,每封郵件的可操作性必不可少,郵件不同于 IM。
左、中:Mailbox,右:Spark
Flyme OS 第一方郵件應用的郵件頁呈現了整組往來郵件,點擊「更多」按鈕進入單獨承載單封郵件的頁面,這個方案對比一下其它郵件應用便高下立見。Mailbox 在整組往來郵件和單封郵件的瀏覽模式下,tool bar 樣式不同且歧義很少。而 Spark 沒有承載單封郵件的頁面,但它將針對整組郵件的 tool bar 固定在屏幕底部,并將針對單封郵件的 action button 放在角落、不搶占眼球。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更優雅。
「古老」的回復和轉發 icon
另外,我們還討論到回復和轉發 icon 的語義。找出過去「古老」的 icon 進行對比,如今的各種版本仍無出其右,可見用戶習慣與認知已經十分牢固。但僅以圖形來表意,尤其在底部 tool bar 下,難免有用戶將「回復」誤解為「返回」。我們知道,僅用文字來表意雖然準確但不優雅(視覺不好處理、理解文字也比理解圖形需要更長的反應時間),文字結合圖形最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