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財主,也可以稱為地主,家里很多地,就請了很多農戶來種地,這些大多是貧農,只要給塊地,無論這地適不適合產糧食不重要,關鍵是要有塊地可以種,不然要餓死。
有個富農自己也有塊地,但是眼看著地主家的地越來越大,自己也想分一塊地來種,但是地主給的糧食收購價太低,富農想,少比沒有好,那就做吧,當年地主沒有那么有錢的時候,自己害怕地主把自己種地的要訣給學了去因此沒合作,如今不能再錯過。
地主盛氣凌人,富農忍氣吞聲,也就這么將就的合作起來,畢竟當年地主起家時眾籌,富農也和幾個貧農一塊象征性的出了一些份子錢的。就這樣相安無事的合作了幾年,偶爾有點摩擦也都是小事。卻沒想到地主要求富農和貧農自己家里那塊地的糧食賣給誰,賣多少錢,連百姓到糧倉提糧的憑證號這等機密信息也要給地主家過目。
貧農們敢怒不敢言,但富農這么多年來,心里壓著一肚子氣,這下逮著機會終于爆發了,老子不干了,不給你種地,反正老子家自己家有塊地,種的糧食質量口感都好,不短斤少兩,還標準化服務送貨上門。
地主感到震驚,貼個告示說,富農單方面不在我家種地了,對各位百姓造成了重大損失和影響,我們感到很遺憾。
富農也貼個告示說,這是地主不仁義,他們不賣我們的糧食在先,還想要你們的隱私信息,我們堅決捍衛百姓的權利到底,以后百姓們想買糧食,可以到我們這來買。
看到這里,你們應該都知道我在說什么了。
順豐和菜鳥開戰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就連地鐵里的報紙都開始用了首頁整版連篇累牘報道,簡單的掠過幾個黑體大字,真心覺得現在的媒體良心真的被狗吃了,為了吸引眼球,不惜夸大其詞,說什么“這將會對消費者造成重大損失”,不就是在淘寶客戶端里看不到順豐的物流信息了么,可以去順豐官網或者公眾號里查,損失的是用戶體驗僅此而已。
菜鳥是阿里的物流平臺,A輪融資就拿了100億。表面上菜鳥說自己不是物流公司,沒有一個快遞員也不碰貨,但實質上菜鳥有國內物流倉,有海外倉,在這一塊上從某種意義上做的也是物流地產的事情,而末端配送和物流干線運輸這些臟活累活,都是菜鳥分包給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和物流公司。
菜鳥通過自己的菜鳥聯盟,把所有的快遞公司隱藏在自己身后,所有的消費者只能看到菜鳥的統一快遞單號,不知道是誰收件誰派件,快遞和物流公司們淪為菜鳥的奴隸。菜鳥背靠阿里的巨大流量,通過大數據和壓榨各公司,把物流和快遞中所有不賺錢或者利潤低的環節分節點外包給各公司,這就是菜鳥平臺受投資人青睞的秘密。
在這件事上,社會輿論偏向順豐,畢竟順豐站在保護消費者隱私的道德制高點上。表面上是順豐站出來宣戰,背地里少不了四通一達的支持(豐巢是順豐聯合四通一達成立的公司)。這是一場物流和電商之間矛盾爆發的戰爭,和用什么云沒有任何關系,媒體說,阿里是為了讓順豐用阿里云,而順豐要用騰訊云,云表示自己很無辜。
這也是下游和上游之間的戰爭,順豐之所以敢站出來,是因為服務和名聲早已在外,大部分流量并非由阿里提供,國際國內高端的電子數碼廠商都是順豐的大客戶。大客戶們也沒有別的選擇,自己的高端產品總不能用順豐之外的快遞品牌,那樣沒法維護自己的高端形象。
順豐的電商件在整個收入體系內占比并不高,這也是順豐內心永遠的痛。早在2008年,順豐總裁王衛就意識到電商的崛起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但他的集權思想和自我意識太重,不肯和京東阿里合作,反而想通過自建電商平臺來反擊。但是王衛自己搞電商,又不痛不癢,原有的快遞只有標準快遞一種,沒有產品的概念,這導致電商件和自有的快遞業務起了沖突。
在順豐內部,一直視阿里為敵人,所以往日里雙方合作,也是挺有意思。
在電商上只是試水的態度,使得順豐的電商一路坎坷,錯失很多先機。即使是順豐后面醒悟的時候重金打造順豐優選,再到虧損達30億的順豐家,也是因為因循守舊的思想,和一堆孫連成式的高管們,但求無過,不求有功。才造成王衛的電商夢徹底破滅。
王衛太過集權,從順豐控股的股權上來看,王衛屬于絕對控股,和順豐的大多數員工們甚至大多數高管,其實并沒有多少關系。這樣的企業,是個賺錢的企業,但很難再進一步。一家企業的高層能力水平和覺悟,就決定了一家企業能走多遠。或許不該這么說自己的前東家,但這都是事實。我親歷過許多內部大事件,深深領悟到一個道理,不怕競爭對手,就怕企業自己作死。
這是第一次面向公眾公開雙方之間的矛盾。站在商業的角度上,雙方都沒有對錯,無非是利益之爭。對于京東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騰訊也很開心,畢竟騰訊云也蹭了這個事件的熱點。
很快,由于國家郵政總局的介入,雙方會達成短暫的共識,菜鳥不再要求相關隱私信息,而順豐也勉為其難的接回去,皆大歡喜,這事情表面上就這樣過去。長遠來看,只要電商流量還是來自于阿里,其他快遞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隱私信息是個好的擋箭牌,一切都是為商業利益服務。
這事也說明一個道理,在一個產業鏈中,上游永遠占有話語權,上游可以涉足下游,但下游很難涉足上游,下游逆襲是一場白日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