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安蘭德這個名字可能你會陌生,但凡熟悉的多半是欣賞她的。她的巨著《阿特拉斯聳聳肩》充滿爭議,一部徹底的理想主義虛構小說,由一群社會精英組建了烏托邦世界,有世外桃園的詩意更有金錢主義、自我為中心的姿態和無神論。
? ? ? 安蘭德放任的資本精英論,個人主義至上以及她的金錢觀歷史觀作為后世知之淺薄的我們該從哪里侃侃而談?某本書?某個被歷史驗證推崇的思想觀?都是片面,都不足以。她從未像馬克吐溫、雨果那般代表社會勞苦群體用筆觸呼吁苦難,相反她是理智的大寫的精英主義者,作品及哲學思辨深刻的影響了一代美國精英階層。而對于抵觸她的人,從未曾想過被其接納,她有一句話說“一種哲學只有被人需要的時候才是最好的,與此同時,一種事實,哪怕是客觀的事實,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看到和承認的。事實不是為所有的人,只是為那些尋求它的人而存在的。”
? ? ? ? 近兩天看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他們所處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社會文化,卻有其相似之處。王小波以中亞古國花剌子模的國王習慣將傳遞壞消息的信使送去喂老虎,嘉獎一切傳遞好消息的人,這樣的傳說隱喻近現代文化學者只將研究所得的真實結論篩選加工使其更迎合政治風向迎合大眾時下饑腸轆轆的胃口,以期獲得暢銷書的幸運要么盆滿缽滿要么聲名大噪,卻淹沒了客觀真相。
? ? ? 于是想到近來日本正流行的暢想書《斷舍離》對極簡主義的高度提倡,不論其好壞,只是在聽了“東吳同學會”一期神侃日本當下各個年齡層流通的消極、低欲望精神風潮的節目后,再聯想起這本書,有點意思。一個曾經因為嚴苛的工匠精神,創造出索尼松下一個個世界傳奇的民族何以落得今日的消沉?逃避婚育逃避社會分工,沉浸在電競動漫的虛擬滿足中,長此以往這個民族將是何去路?而《斷舍離》此書誕生恰是時機,借以禪宗“本來無一物”的思想境界,喂飽了日本消沉大眾的精神滿足。
? ? ? ? 那么再回頭看安蘭德,才更覺得她的真實她的可愛。
? ? ? ? 突然寫安蘭德,是因為看到文件夾里久久存著的幾句經典。這些句落當時記錄是認同,今天無意看到,卻讓我聯想至愛情,可見理論之于具體情境是可以舉一反三,憑借想象力發散新生的,因此理論思想也只是為那些尋求他的人而存在的。作家之于報刊寫手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體現在思想哲學的容括、自成體系的提煉生成,后者則是以精湛的文筆對思想結論多方取材加以概述。
? ? ? 言歸正傳。
安蘭德的一句經典“我可以為你而死 但不會為你而活”。
? ? ? ? 借多年前寫的信,豐富這一感觸。
“有太多雞湯,太多是非準則,好比起初以為純粹的喜歡或者愛你,這種情感至上甚是偉大。
自戀著浪漫膽大到忽視道德,仿佛打著愛的旗號一切不守規則的行為就成了情理之中,
拿著現在的心態,再去回想不久前的,竟是大不同......
所以情感相關的,友情愛情,必須純粹,一旦摻雜了人性種種都成了應付。
.......
我當時確實這么幼稚,在那樣的心理暗示下,最終能不能走到一起就成了雙方努力后的結局,有了相愛共同進退,一切也權當豁出去了,當時我總是說相信你跟隨你,那個時候相信你這么好這么優秀成熟會盡力顧及好一切,我便不需要不該對結果強求。
如果跳出這種雙方共同赴死的信念,只顧眼前風月,讓混亂的情感或欲望凌駕于坦誠面對和理性計劃之上 ,就是對各自的人生耍流了。”
? ? ? 言之晦澀,不知除了自己還有誰能懂。
? ? ? 把個人情愛暫放一邊,安蘭德的很多思想都如重錘敲擊靈魂,嚴謹的說肯定不是全部 ,世界上不存在同樣2個人,哪怕是偉人也沒有仿照跟隨的必要,我們只是在圣賢偉人的思想中找到共鳴看到自己零零碎碎的影子,用來讀懂自己。只不過介于現狀不能表達 萬一俺不幸被單身了? 說不定就水到渠成了? 我以為你不愛吧 也有真實認真的感情? 女人都這樣 以為跟他談情說愛的男人 都是情癡以為自己美得像朵花? 真是有病得治
搞笑的是 直到昨天我還以為你希望我某天能放下孩子離婚跟你一起? 雖然你反復跟我說了不能離婚
我也不知道 怎么就能這么自信的以為你想要我單身愿意娶我
這種強迫式的自戀? 我干嘛不用在朱偉身上? 婚姻不就幸福了
還是你太能演了。。。。
要是真為了我好 咱們就該這么開誠布公的說? 神馬師友? 床伴 知己? 愛做不做? 兩廂情愿? 咱們別拿感情來說事? 只提我心中郁結需要安慰? 你單身落落寞 偶感需要? 剩下的就是周瑜打黃蓋? 看你魅力夠不夠的了? 大不了茶涼了 我們各自換一杯? 免得幾十歲了還情情愛愛? 說起來難為情
“你可以逃避現實,但你無法逃避這么做的后果。”——安蘭德
? ? ? ? 這句話聽起來簡單 ,類同佛家因果論。在心理學上稱之為Determinism決定論,是哲學的一種命題,認為每個事件的發生,包括人類的認知、舉止、決定和行動,都是因為先前的事而有原因的發生。無論哪個流派,何以闡述,主旨不變。之前知道決定論這一說,感覺也像是被人敲擊了腦袋。是的,這就對了。在我們滿足了衣食住行物質需求后,轉而向精神索取的滿足感更多,愛、歡愉、渴望認同。大部分注重內心善于思考的人,都愿意傾盡余生找尋并追隨信仰,和宗教無關,更寬泛廣義的信仰,如同生命的幾個關鍵詞。
? ? ? ? 或許你早已在追隨只是未知,遇見圣賢某一句話,突然有腦洞大開,光芒萬丈的感覺,就是了。再次? 作為故事的女豬腳? 只能說實話? 劇情這么演的話? 感情既然已經來了? 不會瞬間褪去? 但是這個自作多情的戲份太多? 我還一直花癡的以為 你有心希望我單身? 跟你某日雙宿雙棲呢?
“Freedom: To ask nothing. To expect nothing. To depend on nothing. 自由就是無所求,無所待,無所依。”——安蘭德
? ? ? ? 這些年,聽到最多的如三觀、原生家庭、獨立人格...... 什么是獨立人格,很形象便是這字面意思。為什么要有獨立人格?更高級點的應該是健全人格。向往自由的精神,擁抱自由的能力,將自由視作快樂幸福之源的心境,只是獨立人格的前提。我們生而為人,秉持善的本性是人之根本,再上升至健全的人格,便是自強不息、與人共贏、海納百川、樂于給予。
? ? ? 幾個冠冕堂皇的成語排下來,空話連篇。這些早在孔夫子那會就高聲唱道了“仁者不憂, 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古有士大夫精神早已被當代部分年輕人看作頑固不化或者封建階級統治的工具。漢代滅百家確實可憎,但不表示孔夫子大半的思想有偏頗吖。為什么我們養雞養鴨,不養鴕鳥鴛鴦?除了因為鴕鳥太大,更是前人祖祖輩輩的經驗,鴕鳥肉鴛鴦肉口感不佳吧。任尋時空的軸線,于何時何處,最終得以幸福的贏家必定是清醒之人,擁有健全靈魂之人。
? ? ? ? 浩瀚宇宙,萬千事物必有其規律,肉眼不見三維之外,唯有持敬畏之心。
心存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