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塾友春俠和我聊,因為忙于公司的事務,和兒子的交流時間很少,孩子和爸爸很親近和自己就有距離感,她問我如何才能拉近關系呢?尤其是孩子正處在了青春叛逆期,她有一點點苦惱。其實這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吧,我的朋友們有幾位就曾被孩子弄的方寸大亂,有時會號啕大哭。
我自己當然也不是什么育兒高手,也沒有特別學習過這方面的內容,更多的是好運氣吧,遇到了比較懂事的孩子,恰巧他的叛逆期也不是很明顯。
我們家孩子從不會走路起就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我們只負責思想上的溝通和交流。
(1)裝作平等交流
第一次思想工作是他四歲時不愿去幼兒園,我在電話里和他聊的,內容早忘記了,反正是把他當作啥都能聽得懂,連哄帶夸再戴高帽,說他一定能理解媽媽的不容易之類的,反正忽悠到最后,他說那我還是去吧。
從此以后,打下了我們家的教育原則,盡量裝作很平等的交流討論。
為什么說裝作呢,因為,孩子畢竟小,哪能真的讓他全然自己作主,比如不喜歡上學,控制不了玩游戲的時間等,還是要干預的,但要讓他感覺到是有一定的自主權利,小事上讓他自己說了算,比如看什么課外書,上什么興趣班,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很大程度上會鍛煉他的獨立決策能力,同時他也感到被尊重,會有一種自豪感。
(2)大方談兩性話題
中學時的孩子根本不會認為自己是孩子了,尤其是處在如今的互聯網世界,他們什么都懂,只是懂的很青澀而已,所以這時不要再裝作把他當大人,而是就得把他當個大人一樣,放低家長的姿態,這個時候正是孩子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爸媽要很好的配合。
這時,他會對穿著打扮注重了,對異性有著強烈的興趣這是一定的,用不著談虎色變,子欲避之,反促遇之,莫不如就大大方方的隨便聊這事,誰沒有過青春期呢,誰沒春心萌動過呢。
我們倆那陣子總是問他,班上的女孩子漂亮不?有沒有你喜歡的?有沒有喜歡你的?
開始時,他會不好意思,說沒有,我說一個都沒有說明你太沒有魅力了,你爸那時總有人寫情書,他一聽是這樣啊,不是禁忌話題呀,聊吧,于是顯擺喜歡他的人可多了,一幅特自我感覺良好的模樣,就象我們上學時裝酷的那些個男生一樣。
原來青春都是這個樣子的,裝老練,裝酷,裝沉穩,回頭想想,咱也那樣過來的。
我還會很大大方方的和他聊女生的經期問題,告訴他在學校時要懂得體諒女同學有時的不舒服,男女生出去玩兒的時候,我會特別多給一些錢,讓他一定不要讓女生花錢。
這樣一來,他反而不會遮遮掩掩,愿意和你聊那些同學間的事情,其實孩子們都自帶著免疫力呢,父母學會做燈塔,別做指揮官,弄不好就要起義抵抗,家里有硝煙可不是好事。
(3)學會示弱
當媽媽的,可以把一些不是特別難消化的事情講與孩子聽,讓他幫著出主意,幫你分析,當然不見得一定要讓他給出特別好的解決之道,而是讓他覺得被需要,激起身為人子的責任心,懂得心疼你,敬愛你。
古語講,孝心一開,百善皆來。無須特別的教育。
要適當的把一些社會的灰色一面說與他聽,不要一味的給于全是正面的東西,要從小就增強他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打好預防針。
我那時總是和他聊賺錢不容易,去市場上賣花競爭有多激烈,和他講有人拖欠帳時多生氣,總之別總想著要保護,大樹沒有在溫室里長的。
(4)要同步成長
能比他懂的更前沿最好,新的互聯網知識,時事分析,反正會的越多,他就會越信服唄。
如果不能,那也要多涉獵一些他喜愛的,這樣才有共同話題可聊,比如時下流行的明星,流行的歌曲,流行的游戲,流行的小說,電影。
反正他提楊洋咱知道,他說鬼吹燈,咱也能搭上話,他說喜歡“成都”,你說是挺好聽的,這樣他才會覺得你不low,才能聊得下去,如果你只會按時做飯,反復叮囑學習學習,一開口就是來來回回的說教,不煩你才怪。
(5)引導要有策略
有一次,我在微信上看到一個高中的男孩被車撞了在醫院好些天,司機逃逸,有人倡導捐款。
我了解情況后,帶著孩子去看他,在醫院里,通過我和那個孩子的聊天,他看到那個男孩家庭有困難,卻那么的堅強與上進,對未來早早的就有了自己的規劃,無形中讓他深深的受到觸動,從而懂得更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把有勵志作用的文章或視頻,影片,找機會與他一起看,直觀的人物影響比生硬的語言說教要有效一萬倍。
曾經有一個國學老師這樣講過,孩子就是你眼前的世界,你想讓孩子怎樣,你就要先做到,不要只是要求孩子,父母是因,因好果就好了。
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遠行,讓愛與幸福和孩子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