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周用提問的方式:“我們做事情為什么總是半途而廢呢?”引出了“堅持”和“毅力”都是一個錯誤的概念。
? ? ? ?本周的文章告訴我們,做事情前,與其大喊著堅持,不如想盡一切辦法,為這個事情賦予重大意義,甚至多重重大的意義。在賦予了事情很多正面意義之后,還可以想盡一切辦法為“沒有它的存在”賦予很多負面意義,并展開想象的翅膀,做具體細節的想象。
? ? ? 群里這次組織,對本欄目復盤的活動時,我并不想參加。一是,為自己偷懶找的好借口,忙啊,沒有時間;二是,對自己的寫作能力實在沒有信心。當我收到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紙質版書籍,并看到群友們每周的總結和復盤時,忽然意識到,如果放棄了這次機會,我可能根本不會認真去理解這52個概念。這個欄目,這本書,也終究會是我生命中的過客,不會掀起一點漣漪。而我也依然活在當下那個自己認為很舒適的世界里,與這次大腦升級的機會擦肩而過,卻并不自知。因為不做,就永遠沒有辦法感受到更新概念前后的差別,而堅持思考、記錄,才能讓自己不斷“想明白”,也更加清楚理解這些概念,收獲到的就是“清晰的思考能力”,也就是元認知能力。這就是,我為自己做這件事情,賦予的重大意義,以及如果不做的可怕想象。正因為如此,每一周內容的復盤,我寫的很困難,心理卻知道,不做卻是不行的。
? ? ? 就如讀書一樣,如果只是要求每周看書的數量,或許堅持不下來。但如果想明白,讀書的過程,就是和作者的一種交流,并享受著那些作者幫我們解決問題,看清世界,提高心智。有了這種心態,就是會在閱讀的道路上享受著,根本停不下來!
? ? ? 每天進步一點點,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行動,耐心地進行知識和能力上的積累。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復利模式的積累過程,當我們通過一段時間長期自我成長的積累,會突然發現,你的學識、財富在后來出現爆發式地增長,那時候的你,已經脫胎換骨般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