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真的是件很喪的事啊,特別是當孩子像大衛這樣,步入2-3歲的叛逆期,別說真正身處其中,光是看這個故事看下來,我都感覺焦慮癥要發作,分分鐘要崩潰了!
不過,像大衛的媽媽一樣,每天無時無刻地對孩子說”不要,不要,不要“,不僅自己筋疲力盡,累覺不愛,似乎也收效甚微。
其實,我覺得,管教熊孩子,可以考慮用以下幾個小技巧:
1. 放寬說“不”的界限
很多時候對孩子說不,不僅孩子根本不聽,還可能反氣道而行之。
所以不如在有些場景下,放寬說“不”的界限,只要不是危及健康安全、違反利益教養的場合,還是少和孩子說“不”。
例如大衛用食物做小人、在床上扮超人蹦蹦跳跳、在浴缸里玩水,這些并不是很大件事,不妨睜只眼閉只眼讓孩子去玩就好了。
2. 尋找外部資源承擔你的工作
的確,“打掃2小時,弄臟5分鐘”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每個媽媽身上都會讓人崩潰的;
很多我們所謂對孩子的寬容與空間,都是需要背后有人支撐和付出代價的。
像收拾、打掃殘局這些工作,如果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特別是爸爸來承擔的話),或者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話,不如外包給工人來處理;
這樣當媽媽的才能真正心平氣和地與孩子相處,也才可能真正有耐心去給孩子講道理和進行性格培養,也才能敞開真正的愛。
3. 用故事作為孩子的鏡子
讓孩子代入故事中的情節,例如《大衛不可以》的這些情節就很典型,孩子可以看到故事中的主人公演繹了他們心里一些邪惡的想法;
同時也能在人物放大地看見自己身上覺察不到的不當行為,對于指導正確的行為就會更有效。
4. 有理有據地說不
媽媽除了每天沒完沒了地說“不可以”,不如一件件向孩子解釋為什么有些事情不能做,做了會發生什么后果。
其實孩子都是有這種邏輯理解能力的,當他們接受了你講的這些道理,以后再也不需要你總說“不可以”,反過來他們還會拿這些道理來管別人呢,才是真正一勞永逸的辦法。
總而言之,熊孩子再難搞,當媽媽的也不要像直升機一樣一天到晚呼啦呼啦在孩子耳朵邊念念叨叨。
孩子心中雖然有個小惡魔,但同樣也有天使,只有愛能讓孩子,也讓父母自己成為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