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有精神疾病,或者說身心疾病的孩子,父母肯定會有擔憂,想要去改變這個現狀。有兩種想法,一是疾病是外來的,二是疾病是內在的,如果說身體上的病是外在的,那么心理上的病就是內在的。而實際上疾病,無論身心,皆是內外合邪,內在與外在相合,才產生疾病,也是心與物相感。
孩子很難溝通,也沒辦法,對于我,實際上任何人的溝通都是無效的,外在的,要與內在的相感,才能產生效果,如果里面封閉,那么外面的強烈的撞擊,只會使門關得越緊,想要改變,想要溝通的想法,就是一種沖擊,如火的熱情。若設身處地,有人拼命地想要改變你,自己肯定會設防,以免受傷,任何人都是這樣。實際上,溝通來自于了解,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了解別人又來自于了解自己。古往今來,人都是一樣的,本質上都差不多,而形成多種多樣的情況,可以說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個念頭的不同,就能使人生的走向完全不同。如果父母對我憤怒,我會感到生氣,這如果說要改變,讓自己不生氣,對于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人會想這么去做,我不知如何,不妄加揣測。人們會認為發怒是不好的,從而去避免,猶如火焰,去避免它的灼燒。但是,誰去正視它,好好地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然后撲滅它。
人都是一樣,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別人,了解了別人也就了解了自己,有人從自己入手,有人從別人入手,其實結果是一樣。關鍵是,人想了解別人,卻連自己也未了解。
回到沒說完的,當我生氣之后,若是我以前,會不管不顧地壓下它,但是,現在我會認真地看它,分析它的整個脈絡,父母是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讓我如此,我有沒有也這樣做過,對,我好像也是一樣的,我和父母好像很像,那我以后就要改變一些了,傷害別人不是我所希望的,如果我有孩子,大概我也會這樣吧,我可能無法避免,這又是為什么呢,改變如此難嗎,確實是的,因為自己本身還是那樣,內在的核心還是那樣。
分析來自于穩定,先靜下來便能思考。但情緒卻無法消失,若對抗它,也只是再增加情緒,恐懼,憂慮,還不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去管它了。它自己大概會管自己吧。
其實,若要了解一個人,首先要確立,他這樣是合情合理的,如果認為這樣是不合情合理的,那么在內在就產生了一種對抗,而這種對抗阻礙了了解。
一個人現在的樣子,與他所經歷的事情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不了解這些事情,大概也沒有真正的了解。這也就涉及,從發生事情,從過去到現在,的一種串連。當真正的串連起來的時候,認為它合情合理的想法就自然出來了。了解變深。
剛才媽媽讓我不如何如何寫,如何如何寫,其實,這是截斷河流的行為,阻礙能量流動,同時,也是一種控制。人們都在控制,而不去控制又是在控制控制,也是控制。解除什么行為來自于了解,而不是做什么。改變來自于了解。
其實,真正高明的心理治療師看起來沒有在治療,只是說說話,一種柔軟的愛撫,反而能讓心門打開。一旦涉及了要做什么,要治療,這便像釘子,像冰冷的手術刀,給人感覺不怎么好。就想想,如果別人要對你做什么,要改變你,你會怎么想。人都是一樣。
溝通,溝通,為了改變。有時候,越是想要做什么,越是不能冷靜,靜下來想一想。當特別想做什么的時候,是不是腦子就自動屏蔽了其他的東西,而鑰匙,可能就在那其他的里面。陸游教他兒子學詩,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我也曾以這句詩說學醫,“汝果欲學醫,功夫在醫外。”當時是一個人說學醫遇到了瓶頸,無法提高。我當時就這么說。有人認為要學什么,要學到很好,必須始終專一,比如學醫的看很多關于醫學的書籍,不分心,不去看其他的,其實,鑰匙可能就在那其他的里面。古時候的中醫,可是樣樣精通,現在的醫生,學得專一了,可是,好像比不上以前那什么都學的了。心理學就更是如此,來源于生活,若接觸的人多了,了解地深了,自己就是高明的心理醫生了。農村里一字不識的老太太,反而能勸解別人。
還是說我自己,有時候真的是時候沒到。我覺得我以前被治療了那么長時間,都沒有真正的領悟,就是,我覺得我還是老樣子。所以,我身體也越來越不好,矛盾也越來越加劇,當無人可以依靠的時候,我不知道怎么辦。有一天夜里,我想我真的會死吧,便給女朋友說了好多好多話。因為,我那時候每天都要凌晨一兩點才能睡著,這還算好的,我有時候徹夜不眠,但是白天也不想睡覺,身體沒力,越來越消瘦。我真的是不行了,我吃了那么多藥,中醫,西醫,都看過了,還有心理咨詢,我做了好多次,那些醫生都不行,無法挽救我的健康,我怎么辦,我這樣下去會死的,我還有那么多事情沒做,我還有那么多的雄心抱負,為什么我總是不能好起來呢,這是為什么,我自己也給自己吃了很多藥,我自己也不行,我自己都靠不住了,那我還能靠誰。這些就是我那時候的想法吧,不過也無法還原,有些失真,不過,確實是前路茫茫,在無盡的黑暗中行走,卻沒有什么依靠,沒有什么引導,沒有一點亮光,其實是亮光都被我否定了,自然就不亮了。就在這么巨大的沖突之中,我要走出來,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說到底,心理還是與身體有關,我的領悟就發生在和我女朋友聊天的那個晚上。那時候,她也心情低落,也是抑郁,再加上我如此,兩個人便互相影響,越走越遠。那時候我求助于媽媽,要如何跟她聊天,因為我覺得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聊了。很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我再那么大的壓力之下,覺察力卻越來越深。那時候,我內在,其實就在慢慢發酵。我以前就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說的都不屑一顧,聽了就當沒聽,不過,當自己的路行不通的時候,你必須要著急了,我就開始留意別人說的,父母說的,不把它們完全過濾掉,我發現,還真是有些道理,不對,是有很大的道理。可惜,領悟不是白來的,我已經撞得頭破血流了。我想,如果我的父母,干預我,阻止了我的巨大的矛盾,我就不會有現在的領悟。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但是不是最終的,以后還會有,不過我學會了謙虛。
我想孩子都與我一樣吧,聽不進去父母所說的,覺得自己才是對的。可惜父母無法改變,必須要他自己撞墻無數次,到頭破血流,才會明白,他要如何去走。父母愛自己的孩子,怕他們受到傷害,但是,不受到傷害就沒有真正的領悟。父母也是如此,自己碰壁了才知道正確的路的,不過想想,如果你的父母一開始就把正確的路告訴你,那你還會有現在的領悟嗎。你可能會一帆風順,會生活地很好,但是呢。
允許孩子受傷,或許是對他最好的。父母也在受傷,一家人都在受傷,各自的受傷成就了各自的領悟,無法替代,領悟也無法替代得到。為什么說人生要到那個時候才能懂呢。一個人要爭,才懂得真正的不爭,要受傷害,才能懂得如何地不受傷害。
我是借今天的媽媽的問題來說自己的想法,我可以說是在自說自話。人們實際上都在自說自話,一個人能改變另一個人嗎,我以前很熱衷于幫助別人,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結果是,沒太大的用處,我便了解到,真正的改變真的只能出自一個人的內在。你只是說自己的話,從某個角度看,你是自己對自己說,別人當了一個靶子,讓你肆無忌憚地發射自己的話,不過是一種發泄。我真的不懂得去聽別人在說什么,抓住了就開始發射了。
對了,我忘記說我那個晚上領悟到什么了,其實是知道了我太注重心靈,而忽視了物質,或者說,我認為,心靈是高于物質的,而身體就是物質,如果貶低物質,身體又怎么能好。我要變得世俗一點,重視物質一點。這是選擇,因為我想要身體好起來,于是這么去做,如果不想身體好起來,那么就有其他的選擇了。
人在不斷地選擇,而一個人,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來選擇,而不是隨大流,人們都這么選擇,所以我也這么選擇。人們都認為心靈高于物質,這不過是他們的選擇,而卻深深地扎根在了我心里,要擺脫這個詛咒,真是難啊。人心中最深的想法,最深的見解,察覺都是很難的,更何況是去改變,是去把它連根拔除。比如,人們認為憤怒是不好的,恐懼是不好的。其實,不過是對于特定的目的,說它們是不好的,就是,憤怒,恐懼會傷害身體,由此目的,做出選擇。如果一個人不認為要保全自己的身體,不認為要有一個好的人際關系,不認為內心的舒服是重要的,那么這些見解對他來說就可能是錯的。
因為是對媽媽們所說的,所以上面的“你”都改成“您”。
20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