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你自己嗎?有沒有哪一天站在鏡子面前認真打量過那張熟悉的臉?有沒有認真的問過自己:我是誰?我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我有哪些能力?
? ? 我的生活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我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嗎?還是在活在別人的期望里,迷失了方向?我是否每天開心快樂,積極期待?還是愁緒萬分,苦惱無奈?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生活總是不能如自己所愿?明明已經很用力的生活,自己已經為了生活接竭盡了全力,結果卻總是不如人意?其實你有一切獲得幸福快樂的先決條件,你只是缺少一點點自尊。通常我們理解這句話,認為是一種人生攻擊。別著急,等我們讀完這本書就一切真相大白了。
讓我們一起走進《恰如其分的自尊》這本書里,重新認識自己。本書由法國作家克里斯托弗.安德烈和弗朗索瓦.勒諾爾合著。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和心理學實驗研究,發現自尊會對我們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什么是自尊?
? ?
自尊就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是否喜歡我們的眼中的自己。
?
構成自尊的三大支柱
自愛:它是構成自尊最重要的方面。自愛意味著完全無條件的接納自己。無論自己優秀與否,成功還是失敗,時刻在心里告訴自己,自己值得被愛和尊重。
自我觀:我看待自己的觀點,對自己優缺點的評估。這里不僅僅是對自己的評價,更是指我們主觀上如何理解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當然,如果外在對自己的評價是積極向上的,有利于激發內在的力量,促進高自尊的形成。
自信:這一要素往往體現在行動中。判斷一個人是否自信只需看到他在重要或者出乎意料的場合以及在面對困境時的態度采取何種行動。
這三大支柱互為存在,相互依存。如果你足夠自愛那么就是對自己產生積極認同,進而更加自信,積極行動。這就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自我。當然,也會有消極自我的存在。這個時候,三大支柱也會出現分離的情況:如果一個人經常表現出不自信,那么他的自尊遲早會面臨崩潰。再比如,如果一個人缺乏自愛,在情感上就會受到讓自己處于受傷的地位。因為他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一次失敗的經歷都會留下“后遺癥”讓他從此對于情感抱著失望和懷疑的態度。
?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大支柱的構成都與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系。父母的行為和語言暗示在會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個模型。如果你細心的覺察,會發現自己的身上有很多與父母驚人的一致,包括自尊模式。
在生活中,你是這樣的嗎?在生活中面對選擇時猶豫拖延,遲遲不能下決定。對于周圍人的評價,特別在意。甚至成為別人嘴巴里的“老好人”形象。喜歡在相安無事的環境下工作,不喜歡參與競爭。在重要決定的面前,傾向于聽取周圍親人、朋友的意見,希望他們為自己做一個決定。
或者,你是這樣的?在面對選擇時你果斷決絕,從來不會為已經過去的事情追悔感傷。有極強的自我信念,面對別人的評價和批評毫不在意。在制訂計劃時有極強的行動力,且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時,能夠主動終止行動。
如果是前者,那么你很可能屬于低自尊人格;如果是后者,你應該屬于高自尊人格。此刻,你會在心里說些什么呢?果然,低自尊就是這么的挫敗!還是說,沒錯,這就是高自尊的風格!
低自尊就一定壞,高自尊就一定好嗎?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兩則故事
故事一
一個獵頭公司招聘,他們收到了大量的簡歷。在經過層層篩選之后,留下符合工作要求的簡歷,并通知入圍人員到公司進行面試。有趣的現象出現了,根據實際情況招聘的老板開始對面試者進行提問。剛開始是介紹自己的簡歷和個人經歷。一部分人滔滔不絕地開始講述自己的各種經歷,語言流暢,自信滿滿。給面試官留下極好的印象。于是,面試官進行最后的考核:他們預設了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請應聘者給出方案和解決辦法。這個時候,剛才胸有成足的應聘者面露難色,陷入窘境。另一部分人,第一輪介紹自己言語不多。可是這一輪則出現了驚天逆轉。他們竟然把問題分析得有條有理,包括解決方案和后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想得十分透徹周全。面試結果可想而知。
故事二:
這是一位投資公司的老板。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就以自己的辦事果斷,雷厲風行聞名于公司上下。有一次,在投資股票的時候,他心儀的一只股票闖入了眼簾。于是,決定抓住這個機會大賺一筆。就在他要投注資金的時候,周圍的同行紛紛勸阻。根據市場的情況來看,這支新型的股票投資存在極大的風險。哪知道這位老板心意已決,他認為自己已經看準了這支股票,有極大的市場。現在正是出手的好時機。身邊的朋友也給他提出建議,讓他先等待。但是,他都一一回絕。最后,股票面臨崩盤。最后得知這個消息他自己都難以置信。
你發現了什么?無論是高自尊還是低自尊的人,在不同的情境都會有自己的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弊端。所以,我們有必要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
在我們國家的文化背景下,從小被教育要謙虛,禮讓。從小父母對于我們的教育具有絕對的權利,他們為我們做決定,擔任我們的“人生導師”。帶著他們的期望,為我們安排下他人認為的最好的人生,過他們認為的幸福生活。長大后,會發現自己變得猶豫不決,變得在意他人的看法,為他人的評價而活。于是,我們的低自尊就這樣形成了。我們為此已經辛苦了太久,是該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如何平衡自尊感:
1. 公開自己的隱私。
你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嗎?如果是,請從現在開始,把自己的心扉打開。從自我狹小的空間里跳出來。據科學調查,一個人的自身公開象限越大,自尊水平越高。。一個人越是愿意公開披露自己的生活,那么越容易被周圍的人接納和信任。因為在公開自己的時候,自己的盲點象限在他人眼里就會越來越小。這樣就會給人一種熟悉感和安全感。要知道,面對未知的人和事物人都會有一種本能,那就是自我防御。所以,在公開自己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消解他人內心的警惕。
2. 改善人際關系。
這里所說的人際關系是指與自己的關系和與他人的關系兩個方面。與自己的關系何以改善?那就是要求自己學會接納自己,無論是自己表現的好或者不好,都要明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愛與被愛的。把對關注他人的評價收回,多與自己的心在一起。
在與他人的關系上,主動建立連接。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很多事情都愿意自己一個人干,不愿意去麻煩別人,但是從今天起請改掉這個想法。因為人際關系的建立,就是從“麻煩別人”開始的。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沉沒成本”,意思是你對眼前的人事物投入的資本。如果投入得越多,那么就越割舍不下。當你在“麻煩”他人的時候,其實正是運用了以上原理。當他人對你投入的時間、幫助達到一定限度,那么他就會和你建立起關系。當然,面對你尋求幫助的人,事后你也要有自己的反饋。這樣才能夠達到關系的平衡。
3. 尋求專業人士修復
自尊感的缺失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你已經為此做出了許多的努力,至今仍然在里面掙扎,請為自己找到專業的人士去引領自己,打開自己、拆解自己。做到有效幫助自己更加充分的認識自己,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
結束語
?
原生家庭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存在,我們在里面收獲了太多,在里面成長了太多。同時我們在里面也承接了太多。我們就這樣一路走來,循著父母走過的路,然后成為了和他們一樣的人。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我成不了任何人,我就是我自己。我想要自己的人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掌握自己未來的路。
是的,我們需要找到自己,和內心的自己和解。再也不用去受外在環境的約束壓抑自己,再也不想為他人的評價和認可委屈自己。我活我自己,我有資格活,我有價值活。從今天起,我決定愛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