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是老廣的叫法,北方一般叫花蛤,也有泛稱蛤蜊的。兩扇對稱外殼有漂亮花紋,肉體白黃,甚至有極具肉欲的橘紅色,肉質鮮美,價格也不貴,真是一種內外兼修的好食材。
海鮮河鮮一類有時做法上并不繁復,但食材本身是否鮮活非常關鍵。對于離開自然生境仍能人工飼養的,生猛最好,新鮮次之,將死則最差,更不必說已經死掉了的。就挑選花甲這類雙殼綱軟體貝,有下面幾條小經驗:
看水,水清較水混好。這個道理簡單,一般人知道。水混大部分原因是花甲已死,菌類大量繁殖,有毒物質析出,氧氣耗盡,最終水體破壞,惡臭溢出。聰明細心的店家則時時留意手頭那幾盆貝,及時剔除死貝,換水以避免惡性循環,水體清澈,買家的印象也好。
抓貝,看鮮活程度。這個最直觀,活貝兩扇外殼在水中會張開一點縫隙,扁扁的斧形足伸出來一點,兩根管子一樣的軟體也伸出,一個進水,一個出水,和泳池的工作原理沒差。此時將一個輕輕敏捷拿起,花甲若是從出水管刺溜一注水,軟體猛地往里縮,殼體合的嚴嚴實實,方知是生猛!弱者則緩緩將軟體縮進殼內,像極了老者打太極的縮腿動作。不縮者基本判處死刑了。當然,這招對于象拔蚌一類的巨型貝殼就不管用了,肉太多,殼都hold不住,更不用說縮起,你說呢?說到噴水,蝦蛄若是生猛,拿起也會呲水,故得名瀨尿蝦,老廣習慣這么叫,名字粗鄙但也好玩。
花甲中若多是生猛之輩,則輕輕晃動盆器,里面生猛的一瞬間全部縮起,就能感到盆里零零星星的震動塌陷,甚至聽到殼體間摩擦的聲音,有意思的很!
除了上述幾個方法,還有一個靠鼻子,聞聞花甲縫隙,若是一股子清新的海味,保準沒錯。當然每個人鼻子靈敏度不同,聞起來味道也有所不同,要是剛好碰上感冒鼻子堵塞,更是不好使了,因此前面的方法更有普遍意義。當然,這里挑選花甲的方法對于一般的小型雙殼綱軟體貝都好用。
至于做法,最常見也最有味的要數豉椒炒了。炒前把花甲養在水里,加鹽,待其吐盡體內沙子,就可以搓洗外殼待炒了。我見有些主婦會在水中加些油,水里氧氣則逐漸消耗而得不到補充,說是低氧環境下花甲吐沙速度加快,不知是否真有此事。炒時熱鍋冷油,待油冒煙,加入幾絲生姜,少許圓圈小米辣,拍爛的大蒜,陽江豆豉,爆出香味則加入花甲,兜至幾個爆開,蓋鑊蓋,手按住鑊蓋輕輕抖抖鑊,因花甲含水高,此時鍋中已有沸騰的少許水,余下未開殼的頑固分子也在悶的過程中打開了,此時加入不辣的青椒,兜幾下,再下少許生抽,蔥段,兜幾下至蔥出香,即成。
另有花甲蒸蛋,爽滑鮮香,花甲的汁水在蛋受熱凝固的過程中被蛋吸收,因此蛋增加了鮮美,而其自身因為在蛋中躺著,也著實增鮮不少,二者可謂相得益彰。
還見過直接生炊的,不過不多,也許對于生蠔這樣肥美的貝類更合適吧。
國外有沒有花甲,怎么吃的,并不了解,也許蔡瀾先生的書中會有。
挑花甲快速指導:
看水:看養花甲的水,清比濁好,遇到渾水基本可以確定水里已經有花甲死了,趕緊到下一家。
觸殼:拿起花甲會呲水,馬上收縮進殼里的最好。
震盆:輕輕震動養花甲的盆,見到軟體都縮進去貝殼也合上了,伴有很輕的貝殼之間摩擦的聲音,那就很棒。
聞味:聞聞花甲貝殼縫隙,有清新的海味,好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