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剛上班就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對方直呼其名,問我是不是金華?
我說是啊,您哪位?對方說,我是張**啊!
哦也,張老師啊!您好,找我有什么事情?
這位張老師是我們作協老前輩,因為年事已高,好久不來參加活動,也好久不聯系了。
張老師講:我找得你好苦,你的電話,我是輾轉通過文聯秘書處得來的。
張老師很客氣,說是要來我們單位咨詢一點事情。問我找哪個部門。
連忙勸張老師不要來。張老師住在蘇州,今年84歲了,跑這一趟不容易的。我講,你這樣,把你要咨詢的事情告訴我,我去找人幫你咨詢好了,電話告訴你,有需要你再來。不然即使你來了,也不一定能問到。
張老師千恩萬謝,講,你想得真是周到。
張老師有一位老同學王老師,原籍吳江某鎮,后來考大學,工作,結婚,定居在河北保定大半輩子。有一個兒子,現在上海工作定居。
老伴過世之后,王老師就到上海和兒子一起生活。她想落戶上海,沒有批準。據說如果戶口在吳江,直接從原籍遷入上海是可以的。但是王老師這種,戶口遷到了河北,再從河北遷到上海就不可以了。王老師就想著,能否先把戶口遷回原籍吳江,以后再想辦法遷入上海。
84歲的張老師口齒伶俐頭腦清晰,很清楚地講明白了事情。
我講,張老師,這個事情不用咨詢,我就可以回答。
王老師吳江有房子,有親人沒有?沒有?那你讓王老師的戶口遷到哪里去? 集體戶口?那是單位里的年輕人剛入職還沒買房子,就掛在單位的集體戶里,王老師到哪里去找個單位掛靠?我覺得最靠譜的,還是讓王老師的兒子到上海的戶籍處咨詢。反正遷到吳江肯定行不通的。這是我的理解,等會我再幫你去咨詢專業人士。
張老師講,不用問了,你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這個問題就這樣了結了。
真心贊嘆,我講,張老師,你真是個好人,熱心人,一把年紀還為了老同學兩肋插刀!
張老師講,我不老,我身體好著呢。每天堅持鍛煉,每天寫作一個半小時。
啥,每天寫一個半小時啊,太累了吧!要適當歇歇。我講。
不,這個腦子和身體一樣,都要每天鍛煉。尤其寫作這個事情,一定要每天操練,不然就要生疏了,腦子也是一樣,一直不動要生銹的。
張老師又問我現在還寫么?鼓勵我要多寫。我講,寫是還在寫的,就是年紀大了,沒有從前那個勁頭了,我都48 了,馬上就要退休了。
張老師講,什么話,48是小年輕呢,哪里年紀大了,退休以后,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寫更多的文章……
哎呀,猛然想起,我在84歲的張老師面前說自己48歲年紀大了,真好比笑話了。在張老師眼里,我可不是年輕得好比初出茅廬!
掛了電話猛然想起,今天重陽節,忘記祝張老師節日快樂了。再一想,張老師是年輕人么!
昨天女兒點了上海的外賣,委托女婿下班帶回家。給我帶的是紅寶石的鮮奶小方和栗子蛋糕。女婿下班到家,我正準備出門吃飯,忍不住還是各挖了一勺過把癮。
女兒問我,有那么好吃么?這種奶油的東西我們年輕人不喜歡。
我講,吃這兩款蛋糕,真的就是吃一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