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虎毒不食子,歷來是兒子坑爹,哪有爹坑兒子?可春秋時期,就出了些奇葩的爹,盡把兒子往死里整。
先說說衛國的衛宣公,此公年輕時看上后母夷姜,偷偷與她私通,并生下兒子伋。
等到他即位的時候,與夷姜還算恩愛,便將伋立為了太子。
太子漸漸長大到娶妻年齡了,右公子很盡心地為他說了一門親,對方是齊僖公的女兒宣姜。
哪知貌美的宣姜尚未過門,就被老不羞的公公看上強娶為妻,并生下了兒子壽和朔。
衛宣公搶走太子的妻子,做賊心虛,潛意識認定太子肯定恨自己。等到正夫人(不知這位正夫人是不是宣姜)和兒子朔一起說太子壞話時,衛宣公下定決心要除掉太子。
衛宣公派太子伋出使齊國,并給他一面白旄,暗中命令大盜在邊境線上截殺持白旄的人。
試想如果伋被殺,他的異母弟弟、宣姜的大兒子壽應該獲益最大,極有可能被立為太子。
可奇怪的時,壽的品性似乎和親弟弟朔很不一樣,他得知消息后,立刻告訴了伋,勸他別去齊國。然而,伋不愿違背父命,即便被殺,也不愿逃亡。
壽沒辦法,只好偷取他的白旄先駕車趕到邊界,大盜看到白旄就殺了他。伋趕到后看到弟弟的尸體萬念俱灰,可能此前他對父親要殺自己還有一絲懷疑,此刻殘酷的事實已擺在眼前。
雖然弟弟為了保全他的性命,不惜代己而死,可事到如今,他如何能安心地存活于世,于是悲憤地對大盜說:“應當殺死的是我呀!”大盜于是又殺死太子伋。
衛宣公一下子就親手害死兩個品性最為優秀的兒子,他自己好色一生,庶母、兒媳都不放過,臨老讓衛國失去了合適的繼承人,陷于動亂之中,為父為君都是失敗的典型。
君子難過美人關也是人之常情,可小人遇到美人可以連兒子都拋到腦后,晉國的晉獻公就因為美人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兒子。
晉國太子申生的母親齊姜是齊桓公的女兒,可惜很早就死了。后來晉獻公伐驪戎的時候得到驪姬,很是喜愛。
俗言道,有了后媽就有了后爹。晉獻公寵愛驪姬,連帶著疼愛驪姬所生的兒子奚齊,看其他兒子越來越不順眼。
晉獻公偷偷和驪姬商量:“我想廢了太子,改立奚齊,你覺得怎么樣?”
驪姬倒是智商在線,也沉得住氣,哭著對獻公說,“太子有功績又有德行,怎么能因為我廢長立幼呢?如果你非要這么做,我就去自殺!”
驪姬表面上贊譽太子,私底下卻開始使陰招了。
她先偷偷使計將申生招回曲沃,然后誣陷他獻給獻公的食物中有毒。申生得知后母計謀只得逃往新城。
晉獻公聽信了驪姬的讒言,大怒,殺了太子的師傅杜原款。
太子左右大臣為其不平,下藥的分明是驪姬,您為何不去申辯呢?
太子卻說,父親沒了驪姬,寢食不安,我不能這么做。
大臣又勸太子逃去他國。
太子說,哎,背著這樣的惡名,我還能去哪里呢?
說完,太子申生便在新城自殺了。
驪姬還不滿足,接著又說申生兩個異母弟弟重耳、夷吾的壞話,幸好這兩個公子逃的快,不然就沒有未來的秋霸主晉文公了。
多年以后,楚國也發生了一件類似的事情。
公元前527年,楚平王委派費無忌到秦國為太子建娶妻。
這個女子貌美過人,還沒到達楚都時,無忌先一步趕回,慫恿平王:“秦國女子傾國傾城貌,您可自己留下,再為太子另尋一位。”
平王聽從了無忌的勸說,學了老不羞衛宣公,自己娶了秦女,生下熊珍,又為太子娶了另一位女子。
心虛的人往往疑心特別重,楚平王也聽信了讒言準備殺了太子。還好,太子建得到消息,一溜煙逃去了宋國,保住一條命,跟昏君沒什么孝義可講。
太子跑了,楚平王殺了太子師傅伍奢和他的兒子伍尚。伍奢還有另一個兒子,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伍子胥。
為報父兄之仇,伍子胥逃去吳國,輔佐吳王闔廬,大破楚國,鞭平王尸體以報仇。
最是薄情帝王家,為了美色和地位,為人父者竟會殘害親子,真是連禽獸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