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一節放假前,爸媽突然在微信里對我說,“我們五一去北京找你玩!”
得知消息的第一刻,我是拒絕的。因為從小到大,似乎一直都是我從外地回家找父母;父母從家里跑出來找我,這還真的是開天辟地頭一遭。這次輪到我來接待他們,心里總覺的有幾分忐忑。
我開始擔心他們會不會強行要求到我宿舍看一看,那么自己現在臟亂差的小狗窩可一定不能讓他們看到。我擔心如果爸媽和我一起走在校園里,遇到同學之后會不會讓人家覺得我是個長不大的小寶寶?一家三口一起出去玩的時候,我是該花錢大手大腳呢還是勤儉拮據呢?好像怎樣都不太合適。
相信和我一樣的大多數人,在家和在外時都是有很大不同的。當父母突然來到陌生的城市找我們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該切換成“在家模式”還是“在外模式”。
2
火車到北京的前一天,我在微信里激動地對他們說:“明天我到車站去接你們!!!”特意打了三個感嘆號,還在之后補了一個癡狂的熊本熊表情包。
結果我爸特嚴肅地回復我一句:“不用。”
為了不讓我往車站跑,我媽還特地算了一筆賬。從我學校到車站的單程地鐵票要七元錢,來回就是十四。我媽說:“你看,你這就是白白扔了十四塊錢呀!”
當然了最后妥協的還是我。爸媽答應我在距離學校最近的地鐵站等他們,說什么也不讓我去火車站接站。我把從下火車后到走到我學校的詳細路線對他們嘮嘮叨叨了好多遍,在確保他們明白之后,也就答應了這個方案。
結果爸媽下火車后,到達我學校的時間比預計的久了很多。我在地鐵站看著一列列地鐵入站又出站,爸媽卻一直沒到。等了很久之后,我爸終于在微信里激動地說下一站就是我學校啦,我連忙盯著眼前到站的地鐵,從出站的人群中巴望著尋找爸媽,卻還是不見人影。等到這一列車出站的人群都已經散去,我心里正納悶,才突然看到爸媽出現在出站口。
我爸一手拉著行李箱,一邊窘迫地笑著說,“我們剛才沒找到出站的電梯。”我媽急著檢查我穿的衣服是涼是暖。看看他們“遲到”的這些時間,我突然不太忍心去想象爸媽在找地鐵和換乘時候因為對環境不熟悉,而暈頭轉向時候的樣子。
怎么他們說不用接站,自己就真的不去接了呢。
3
相比于爸媽,我對北京要熟悉得多,所規劃路線的事情完全包在我的身上。
雖然一直在北京讀書,但其實各種游人常去的地方還真的沒去過幾次。而且五一期間,北京幾乎所有景區都只有人山人海。
我帶著他們去頤和園、去世界公園、去南鑼鼓巷,地鐵怎么換、公交怎么乘,全都由我在前面帶路。我媽笑著說,“現在你是北京人兒了,能帶著我們玩了,我和你爸都不用操心了。”我聽到的一瞬間覺得特別驕傲,心里充滿成就感。可是轉念一想又突然感傷,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不再需要父母領路,有了自己獨立的主見;而父母卻在不覺間被我們超越,遠遠地甩在了后面。我們在前面奮力地跑,他們在后面吃力地追。
那天從頤和園出來之后,我決定帶著爸媽到中關村走走。
中關村離頤和園不過幾站地的距離,踏出地鐵站后,卻是全然另一番天地。我指著不遠處鋼筋混凝土的森林,向他們介紹到:“看那棟樓,那是新東方的總部。再看它旁邊,那個樓頂上寫著‘Microsoft’的地方。那里是微軟中國。”
我說,“這里大概是全國中聚集高科技人才最多的地方了。”
我媽一路看著,嘴里念叨“真好。真好。”
4
在中關村大街的海淀劇院門前,爸爸一定要讓路人幫我們一家三口合一張影。我由于虛榮心作祟,心里總覺得直接在大街上拍合影,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不耐煩地跟我爸解釋,這不過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劇院罷了。我爸煞有介事地說,“海淀劇院啊!很有名的!這次不拍照留個紀念,下次指不定是多少年后才能到這來了。”
于是,我們一家三口就在中關村的大街上,以海淀劇院為背景,有點傻呵呵地拍了一張留念照。事后我不止一次地為自己當時的不耐煩而感到愧疚。對于爸媽而言,他們可能不知道我只要從學校坐兩站地鐵就能到這個地方,不知道在我讀書的這幾年里已經有無數次地路過這里。
這次爸媽來北京,我能很明顯地感覺到一個變化,就是他們突然喜歡拍照了。記憶里那個和天下所有父親一樣沉默寡言愛得深沉的老爸,這次突然變得特別愛說話,而且很喜歡拍照片,每到一個地方總是不會忘記先拍下留念照。
曾經有人在網絡上算過一筆賬,說人在離開家讀大學之后,還能夠跟父母一起相處的時間幾乎是屈指可數的。我知道我的爸媽也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也正是拍照這件事,讓我強烈地感覺到,他們是那么小心翼翼地珍惜著,每一個與我在一起的時光。
5
晚飯,我帶著他們去了新中關商場。他們總說不知道吃什么,一切聽我的。
走在新中關的商場里,我媽看到那些咖啡店、甜品店、服裝店,總是忍不住地停下腳步走進去逛一逛。媽說,“你說咱們在咱家那邊,也不算是沒見過世面的人。怎么到了人家這里,感覺新鮮東西這么多呀!”
路過一個賣甜品的窗口,櫥窗里擺放的冰激凌被精心做成了各種新鮮水果和多肉植物模樣。我媽盯著看了好大一會,嘴里念叨說,“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就是三十五塊錢這一小塊,太貴了。”
服務員從柜臺后面走過來,問我們需要些什么。
我媽連忙說,“不需要不需要,隨便看看。”我拉著她準備離開,走出幾步遠之后,我媽有點不好意思地對我說:“剛才本身挺想拍個照片的,可是人家服務員來了,不太好意思。”
我說,“有什么的嘛,想拍就拍嘛。”我媽糾結了一會,最后真的拿出手機過去迅速拍了一張,然后很緊張地跑了回來。
6
如果不是和他們一起出來玩,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看到父母的這一面。
晚上回學校的時候,公交車已經沒有了,我拿出手機用打車軟件打了車。下車之后,我媽掏出錢包問司機一共多少錢,我坐在副駕駛的位子,回頭對她說,“媽,我已經在手機上付過啦。”
之后一路上我媽都在感嘆科技的進步。
我之前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在繁華都市里司空見慣了的東西,對于父母而言是那么的新奇。在小城市里為我遮風擋雨的父母,離開家之后突然也顯得有幾分羞怯。我能明白這樣的羞怯里,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他們不想讓我因為自己丟臉,更不想招來我的嫌棄。
所以我會為自己以往的不耐煩、以及曾經回到家后一副“衣錦還鄉”的德行而感到羞愧不堪。
有句古話,“父母在,不遠行。”意思是說當父母還健在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去離家太遠的地方,應該留在父母身邊盡孝。可是現在,時代不同了。我倒是想說,父母在,去遠行。不是說我們一定要拋下父母闖蕩四方,而是其實,我們可以帶著父母去遠行。
周末,假期,或者其他任何時候。只要有時間,趁父母還未老,趁我們還年輕,帶上爸媽出去旅游嘛。對于父母而言,目的地是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你一路相伴。
曾有一句特別觸動我的話:“讓自己成功的速度超越父母老去的速度。”可是,我們何必非要等到功成名就,才想著騰出時間去陪伴父母。如果我們能跟著好兄弟和姐妹淘游走四方,為什么不能選擇和父母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孝順的方式不止一種。如果可能的話,和父母一起開啟一段旅程吧。在這段旅程里,你是大管家、你是導游、你是地圖。我們不用腰纏萬貫、不用位高權重,依然能夠真切地讓父母感受到,孩子長大了,接下來,輪到你休息,由我來保護你。
爸媽不懂什么大道理,他們只知道,多吃點,吃好點,比什么都重要;爸媽不懂什么大世界,當我們放不下夢想,他們,卻放不下我們。
如果可以的話,我愿朝朝暮暮,與你們踏遍紅塵路。
(完)
文字 / 兔子先生碎碎念
轉載前請務必私信作者
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