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從什么時候,我在心中悄悄種下“作家夢”的種子。
但是,我卻能清晰地記得夢想破滅的時刻——自從八年前,我把自己寫了近半年的手稿付之一炬之后,就再也沒有動過想要寫故事的念頭……直到,看到這樣一本書的書名及介紹:
“沒有復雜的理論,只講實用的基礎,新手也可以理解并立刻運用!搭配歷代經典與當代暢銷小說解析,加上每章節最后提供的練習題,讓你一步步學會寫作技巧,創作出讓讀者、觀眾愛不釋手的精彩故事!”
這本書叫《這樣寫出好故事》。
它的作者是曾出版過20余部小說,2000年克里斯蒂小說獎得主,《圖書館周刊》贊其為“懸疑大師”;美國《作家文摘》經典寫作指導書系作者,佩珀代因大學虛構寫作教授——詹姆斯·斯科特·貝爾。
作者在序言就用一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受到“寫作沒辦法學”的創作謊言的影響,他深信如果沒有寫作的才華,永遠都學不來。在巨大的差距面前,他被迫接受自己“顯而易見”毫無寫作才華的現實,同時放棄了對寫作的執著,轉而就讀法律系,走進律師事務所。
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貝爾的作家夢再度點亮——同樣是一名律師,因為一次車禍讓死里逃生的他正視自己此生最大心愿就是成為作家,于是開始不顧世俗的看法,全然地投入到寫作中。
“就算沒有人出版他的作品,他也會一直寫一直寫,因為那是他的夢想。”
那位律師接受采訪時的話,讓貝爾內心對寫作的悸動再度喚起,決心開始實現自己的寫做夢,并開始研究寫作的技巧。
當然,后面的故事大家想必已經知道了,他用自己的一部部作品,成功地推翻了“創作大謊言”!
還能有什么比作者親身經歷的示范更具有說服力!
午夜昏暗的臺燈前,我手捧這本遲來了八年的寫作寶典,激動的心情絕對堪比江湖中人偶遇武功秘籍!
貝爾用一條“如何寫出會咬人的故事”作為本書的主線,從好情節與好結構兩個重要元素的講解開啟寫作之旅,以如何寫出強勁緊湊的開頭、中段、結尾作為推進,再加上創造令人難忘的場景,塑造富有深度的人物角色來豐富故事的內涵,提升故事的層次與深度。
同時,在貝爾對諸多經典作品的分析中,讓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所謂經典的魅力,以及暢銷小說是如何打動人心,并保持熱銷的原因。
何為好故事?
既然想創作出好故事,首先要思考“好故事”的定義。對此,雖然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標準,但是,對于讀書產生的好的體驗卻殊途同歸,貝爾對此描述為:
如果讀者翻開一本小說,卻仍然留在原本的世界,那就失去翻開這本書的意義了。讀者希望從小說中尋獲不同的經歷,不同于每日所見的事物。
想達到這個目標,就要靠故事。好故事能通過經歷,將讀者傳送到全新的世界,而傳送的力量不是靠理論或事實,而是人生正在紙面上發生的假象。
恰如作者為讀者創造了一個虛構的“真實夢境”——其中,充斥著險象環生、跌宕起伏的情節。
如何展開情節?
作為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貝爾將其放在本書第一章介紹,足見情節在作者心中的分量。
經過對幾百種情節的分析后,貝爾總結出一套簡單的重要原則——“LOCK系統”:即主角(Lead)、目標(Objective)、沖突(Confrontation)、和沖擊結尾(Knockout)。
主角(Lead)
——什么樣的主角能夠吸引讀者關注?
能夠和他們產生共鳴,無論是同樣的生活經歷,還是引發類似的情感體驗,或者在思想認知上的契合等等,都可以為主角增色不少。
比如近幾年熱映的《致青春》、《我的少女時代》、《匆匆那年》等青春電影,就是通過時代對青澀年華的描畫,勾起八零后一代人的情感共鳴。
——什么樣的主角能夠持續被關注?
這就需要作者構建出主角內心發展的弧線——從故事開始,主角具有一定的特質,隨著身邊事件的發生,逐漸將他推向轉變的“弧線”,直到故事結束。(詳見本書第九章)
目標(Objective)
——如何推動主角行動?
為主角設置目標,才能避免主角在原地踏步。而且,這個目標需要和主角的命運牢牢綁在一起,同時,還具有強有力的說服力,讓人相信除非達成目標,否則主角將有重大損失,甚至是生命。
沖突(Confrontation)
——有什么辦法保持對主角的興趣?
為主角追求目標的道路上設置障礙,讓讀者為他感到擔心,并深切的感受自己的命運似乎也和主角綁在了一起。
沖擊結尾(Knockout)
——怎樣才能讓讀者感到滿意?
即使再精彩的演出,如果結尾拖沓,也會讓觀眾感到失望。同樣,如果小說有一個好的結局,讀者甚至會忽略中間段落的差強人意;但是,如果結尾讓人感到失望,甚至會讓人產生對整部小說的不滿。
感覺貝爾在此一語雙關,既用了各個元素的首字母簡單概括,又暗示如此就能牢牢鎖住(lock)讀者。
當然,擁有對情節的諸元素的了解還不足以創作出小說,還需要通過結構來穩固!
如何構建結構?
如果說好的情節是故事的填充的元素,那么,好的結構就是將每樣元素安插在特定的位置。
盡管“三幕結構”歷史悠久,但是,貝爾依然認為其依然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因為,三幕結構不僅如同人類的出生、成長、死亡的人生軌跡,也和我們平常生活的步調很類似。
三幕結構:強勁的開頭、緊湊的中段、沖擊的結尾,這三者如同三角結構一般,牢固地將故事情節建立起來。(詳見本書第四、五、六章)
同時,貝爾還給出了另一建議:為主角發展打開兩扇門。
第一扇門,讓主角進入沖突之中,并無法離開;而第二扇門,則借由重要線索或信息,或者重大挫折和危機,將主角導向最后的對峙,將故事發展推向高潮。
貝爾在故事的場景設置、復雜情節的展開,以及情節編排手法的一一介紹下,將故事創作的思路緩緩打開,讓人不由產生試一試的沖動!
如此,對于創作故事,已經有了一條清晰地路線。
接下來,就是靠內心對寫作的熱情,對夢想的執著,以及對創作的渴望,開始創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