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xué)和男人交往兩年了,一直都很愉快。畢業(yè)后,我們都留在北京工作,有結(jié)婚打算。最近我們計畫一起住,一來省房租,二來有試婚的意思,有的朋友不建議我這樣做,因為我們沒有長期共同生活的經(jīng)歷,我該怎么辦?
2015年,英國導(dǎo)演Jack Tew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和你》(Me & You)的微電影,影片通過男孩房間天花板的視角,陳述一段男女從相戀到分開,從兩個人回到一個人的歷程。
一開始,男孩將房間布置的一塵不染,床上一個個小抱枕,增添屋內(nèi)的趣味,傳遞浪漫主義的氣息。當一位女孩走進來,我們理解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將女孩留下。
男孩和女孩后來成為戀人,他們在房間內(nèi)共同生活的時間越來越長,從簡單的約會、滾床單,延伸到幾乎24小時共處的狀態(tài)。簡單說,他們同居了。
但隨著雙方看見對方生活更多的樣貌,對伴侶過份盲目的想象褪去,以及人生于本性的怠惰。房間的擺設(shè)越來越混亂,就像兩個人的關(guān)系越來越混亂。
爭吵、不和、沖突,直到房間又重新回到一個人的世界。
男孩將自己埋在混亂世界的中心,那是一張床,用來沉載悲傷,好讓我們的失落不至于墜入地心深處。
一段時間之后,男孩重新振作起來。就像打掃心靈的灰塵,他開始打掃屋子。當屋子恢復(fù)整潔,他也準備好預(yù)備下一段戀愛的到來,于是屋內(nèi)又開始多了男孩的巧思,相信下個女孩走進來,將看見男孩向她敞開的美麗世界。
在我們理解同居之前,我們也許不需要刻意放大同居的意義。同居可能只是戀愛的一部分,而戀愛又是走向婚姻的一部分,但婚姻又是什么?婚姻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
當然你可能會說,每一部份的重要性不同。這就很好的回答了開始的提問,因為同居可以隨時發(fā)生,所以這個問題基本上背后潛藏的,并不是簡單的同居,而是每個人同居背后的目的。
Arland Thornton等學(xué)者在《婚姻與同居》(Marriage and Cohabitation)中調(diào)查了60年代到90年代的同居情況,發(fā)現(xiàn):
后來有結(jié)婚的夫妻中,有六成曾于婚前同居,其目的是為結(jié)婚做打算(試婚的意味)。
出于結(jié)婚打算的同居男女,有八成會將同居事實告知親朋好友。
反之,盡管過去五十年,同居比率在美國成長900%,但對于婚姻并沒有顯著的幫助。因為今天男女交往,包括性、更換配偶等想法比過去自由而開放,如果同居前并沒有結(jié)婚的打算,同居并不會讓男女雙方更容易走進婚姻。
另一方面,弗吉尼亞大學(xué),掌管婚姻研究項目的Bradford Wilcox教授更表示,盲目同居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后果:
1.由于雙方共享許多東西(物品、寵物等),更難在該分手時果斷分手。
2.同居能增進雙方的親密關(guān)系,但無助于增長養(yǎng)兒育女的念頭。
3.當同居造成女方意外懷孕,不被預(yù)期的孩子會影響感情,以及未來婚姻的幸福。
上述研究告訴我們一件事,同居沒啥了不起,現(xiàn)在多得是人同居。但同居能否能用來測試婚姻生活,首先雙方得有結(jié)婚的意愿,否則當浪漫的光環(huán)褪去,結(jié)婚的念頭也會消失。
此外,結(jié)婚跟養(yǎng)孩子是兩回事,就像這年頭一些年輕夫妻,他們并不想生孩子,所以看見孩子同居,就等著孩子結(jié)婚,好抱孫子的爸媽,建議不要想太多。
同居歸同居,不要當成婚姻,各自的財物還是要在一定程度上畫界,免得增加分手時的難度,牽扯不清,浪費時間和心力。
最后,同居隨時都能干,就像作愛。但做愛不等于性交,就像同居不等于試婚,試婚也不等于結(jié)婚,結(jié)婚不等于生孩子。苦逼的是,結(jié)婚、生孩子也不等于兩人相愛。
所以對于同居這件事,最重要的是問自己「為什么要同居」。
如果你同居的目的是結(jié)婚,而對方只當同居是戀愛的一部分,那么同居之后呢?
畢竟我們可以看遍青春電影,但我們的心不是永遠能打掃干凈的房間,每一段戀愛都會留給我們一些東西,包括難以忘懷的傷痛。無論如何,無論想不想同居,都別在關(guān)系中糟蹋自己,以免失去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