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好像是很容易被改變。
我信,但是我不信會輕易就讓了世界來改變。
壹丨丨面臨對純善意的考驗
面對沒人感受和回報自己的善意,甚至被人懷著最大的惡意來揣測時候,要堅持嗎?
面對身邊的人無法理解,以為身邊的人就是推心置腹的人,逼迫自己信了三年,而一次次的痛苦和難過失望,然后總結出經驗故事:相信身邊的人就是最親近的人而報以最大的善意簡直就是太單純太不經世事太愚蠢的事情。除了親人以外,其他的被安排相遇,大都最多只是共事的程度了吧,別太相信相遇就是緣分這回事(多次的偶然相遇也許還有點可能)。
太善良的人開始會不自覺“討好”別人,無底線的好,即使自己境地不便卻因為愧疚感也要幫助別人以別人的思想為先,希望所有人喜歡自己,值得注意的是,本質上這種模式是通過外界回饋來獲得被肯定的價值,完全不能掌控,不安、焦慮、恐懼感常在心底搖搖欲墜,主動的傷害權和喜愛權都在別人那里,不走出這個圈子只會無限循環,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藝人,生來就是需要爭取外界回饋和認可的一個職業,所以這個圈子里的人易被抬高也易輕易被否定的體無完膚。比如臺灣影星林志玲一度因為自己娃娃音被人無情地嘲笑,也在被電影《赤壁》選中出演時被迫承受鋪天蓋地的“花瓶說”,她也一度因此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
當自己意識到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時,我知道我該警醒下自己了。捍衛自己世界里的邊界,不輕易讓人跨過,不討好任何人,也沒必要討好任何人,尤其是討好的出發點是獲得別人的認可肯定時,這種討好需要從起點扼殺掉,發現并不斷增強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才是真正的出口和光亮的方向。就像之后的林志玲,她說后來自己也明白了:“娃娃音”是自己辨識度高的特點而并非丑陋的存在;“花瓶”與否不由他人的語言定義,而是由自己的行動來詮釋。
貳丨丨最好的榜樣是家人
自從我到所在的城市念書,麻麻也跟著我來到這座城市,做一份家政的工作,常常從她嘴里聽到對業主素養很高的感慨。當然,也會不那么幸運地遇到一些麻煩事兒,比如今年她所在的一家常常不按時結算工資,當然是不僅一次后我麻麻態度誠懇的表達了自己難處,對方卻不為所動,反而變本加厲的從未主動清算過薪資,而且越來越經常頤指氣使。
我打電話對她說麻麻你回家吧...她說“到時候我會回的...只是很討厭沒素質的人,有幾個臭錢了不起。所以,我希望你今后平等待人!做個有知識有教養的人!...”很平淡的一段話,默然無聲,眼眶不自覺紅潤。這個平凡也不凡的女人,面對他人的惡意,她下意識真誠地用不被改變的心和真摯的善意有力地回應著這個世界。
叁丨丨先豎立起邊界,然后守護住善意
羅曼·羅蘭有一句話很有名卻難做到:“這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我堅信,一個不懂得善待自己的人,對待他人的善意本質上都帶著不分界限的討好。當你能夠特別“狠”,“溫柔”也就有了力量。
希望我們都不被這世界改變,勇敢地守護住自己有邊界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