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今天是端午佳節,祝大家端午節安康,雖然是過佳節,但學習不能停止.。昨天學習了理仁篇,即選擇住處要居住在有仁風的地方,說白了就是我們所說的跟好人學好人。
今天學習公冶長篇:
原文
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門耳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
譯文
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相比,哪個強一些?”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改可以和顏回相比呢?顏回他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聽到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
原文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不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譯文
宰予在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了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不能粉刷,對宰予這個人不值得責備呀!”孔子又說:“以前,我對待別人,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待別人,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我是因為宰予的表現而改變了對人的態度的”。
原文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注釋
孔文子:衛國大夫,姓孔,名圉,“文”是謚號
譯文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謚他‘文’的稱號呢?”孔子說:“他聰明勤勉,喜愛學習,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謚他‘文’的稱號。”
原文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注釋
子產: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國大夫。
譯文
孔子評論子產說:“他以四個方面符合君子的標準,他待人處事很謙恭,侍奉國君很認真負責,養護本性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其實這一段話,對我們很適用,無論是為官為民,待人處事都要謙恭,對待工作要認真負責,對待平頭百姓要有恩有惠,勞動他人要合乎情理,掌握這一原則,我們的人生之路肯是會越走越寬廣。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注釋
季子文:魯國的大夫,姓季孫,名行父,“文”是溢號
譯文
季子文辦事,要反復考慮多次后才行動,孔子聽到后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注釋
左丘明:魯國史官,姓左丘,名明,相傳是《春秋左氏》和《國語》的作者。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面貌偽善,過分恭敬,這種人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卻同人要好,這種人,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原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權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注釋
季路:即子路。
譯文
顏淵、季路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為什么不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子路說:“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穿的衣服和朋友們共同使用,即使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子路說:“我們希望聽聽老師的指向。”孔子說:“我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間相互信任,年幼的人得到照顧”。
今天的學習讓我知道了,學習要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對待任何工作要認真負責,待人處事要謙恭,與人相處,不能光聽花言巧語,要“聽其言,觀其行”。
今天就學了這么多,明天學習雍也篇,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