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拍
? ? ?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好學之人,一年不低于50本書的閱讀量,但是,這只是一個輸入量概念數字,實際產出的有多少呢?應該只有寥寥無幾,是什么阻擋了成長的道路呢?
什么阻擋了成長之路呢?其實,一切都是不想遠離舒適區。
閱讀舒適區
一個月能夠保證4本書的閱讀量,一本書能夠吸收的有什么,也許精華都讓我過濾掉了;為什么,精華讓我過濾掉了呢?當在閱讀過程中,遇到比較枯燥、難以理解的內容時,自己就會習慣性的跳過去,還是去讀簡單、自己熟悉的地方,而這恰恰讓難以成長原因之一;因為,我們跳過去的才是新知識、重要知識,而我們喜歡看的都是自己熟悉的知識,是不需要耗費腦筋知識,歸結于在舒適圈內打轉轉,看上去很好學,其實讀的也是無意義的書籍。
行動舒適區
當知識成為自己腦海中一個里種子時,怎么才能讓其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呢!這時候,需要的是澆水,施肥、陽光照耀,三者歸一都要化為一個“動”字;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行動。可是,行動也是一件需要跳出舒適區的動作,比如,我們看了很多書,知道寫作是一個梳理總結知識一個好方法;可是,當提起筆的時候,卻不知道如何下筆,這時,需要深入思考,決定寫還是放棄,往往會選擇放棄,因為,提筆寫比較難,是讓自己心痛的一步,而我們會告訴自己,既然自己都知道了,何必去寫呢!所以,還是喜歡留在舒適區;真真正正的缺少行動的決心與勇氣。
其實,知道到做到,中間只是缺少了逃離舒適區的決心與勇氣,只要拿出這兩項特質,對自己狠一點,我想做到并非難事,這篇文章算是一個開始,整理好心情勇敢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