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就是愛》是好多年前就讀過的一本書。這是一本談及如何穿越痛苦而獲得愛,如何把生活的黑暗面帶向光明的實用手冊,書中列舉了寬恕的四個原則、四個要訣以及循序漸進的十二個步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每個行為或習慣都是千百個意念在時空與經驗中逐漸累積成形的,若不扭轉那誤導我們至今的念頭,即使明知自己需要改變,也會提不起勁兒來,我們都曾深深感受過這種挫折。
我們總共只有三種意識狀態,一種是愛,它是永恒且無條件的;另一種是恐懼,它是短暫且有條件的;最后一種是寬恕,它是由恐懼的幻象邁向愛之實相的橋梁。
為何我們需要寬恕?因為每個人都在不斷譴責自己,每個人都為了化解自我憎恨的問題,而把自己應負的責任投射到別人身上。但那是徒勞無益的,即使將別人卷進來,自我憎恨依然存在。攻擊別人或防衛別人的攻擊并不會減少我們根深蒂固的自我批判,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里都有一個受傷的小孩有待療愈。
寬恕十二招就是提供給這小孩一個治愈的機會。化解你對自己和別人的錯誤信念,并除去你的自責和愧疚。我們不可能立刻停止批判,但不妨去看看我們是如何受自己的批判所傷,然后借著接納自己,把愛帶到內心受傷之處,讓愛來治愈所有的創傷。
寬恕的四大原則:
一、寬恕是要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唯有寬恕了自己,我們才能寬恕別人,或接受別人的寬恕。
二、寬恕原是無條件的,雖然我們往往在學習寬恕的過程中,難免還會附加一些條件。
三、寬恕是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對自己或別人所作的任何批判,都需不斷的以寬恕來回應。
四、你要表達出寬恕的心意就已經綽綽有余了,不管我們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都已經很好了,這份體諒使我們能懷著寬恕的心態來認識寬恕。
寬恕不是一個行動而已,它是一連串的“正念”所累積出來的“心胸”,這不是聽幾次演講或讀幾本書就能獲得的經驗,因它與個人的無知,恐慌,逃避自責,封閉抗拒等等隱藏的心態有關,我們必須一個一個結地化解掉那些內在的障礙,才可能體驗出寬恕的真諦!
書中將寬恕的“解結”過程歸納為四個要訣,十二個步驟。
第一要訣:對自己的平安負責
1.第一招,承認恐懼。
允許自己害怕,和感受自己所有的感覺,若我們不敢體驗它,就無法穿越自己的恐懼。去感受恐懼,我們方能穿越它,愛會在那兒呼喚著我們,猶如晨曦中一個溫柔的許諾。
2. 第二招,了解自己渴望的是愛。
幫助我認清,我渴望的是愛,而且我能夠給自己這份愛。
3.第三招,收回投射。
認清一切責任皆在我。唯有如此,我對愛的呼求才會得到響應,正因我對愛開放了,愛才能由我延伸出去,正因為我延伸了愛,它才會重返我身上!
4.第四招,對自己負責。
愛自己的方式之一,就是開始對自己的生活現狀負責。自我負責即是接受自己生活的現狀,換言之,我不必浪費精力去改變生活的外在形式,也不再等待別人的鼓勵,作為自己改變的動機。果真有所改變,它必然出自內心,來自于耐心且誠實的活在當下的結果。
第二要訣:找回你我的平等之處。
5.第五招,放下自我批判與內疚。
放下自我批判和對過去錯誤的愧疚,其間包含了負責與寬容。錯誤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由錯誤來學習成長和改變觀念。
6.第六招,接納自己及待人如己。
通往平安之路一點都不困難,只要你愿意依照下列方法練習:
一,接納自己的現狀。
二,接納別人的現狀。
三,接納你目前的生活現狀。
接納就是這么簡單,但同時也是最難的一門學問。凡是你無法接納的,你就會抗拒到底,這種對立就成了你的束縛。凡是被你接納的,就會輕輕的進入你的心房,沒有任何東西強迫得了你,也沒有任何東西牽絆得住你。這必須一步一步來。
7.第七招,樂意學習與分享。
當我站出來與你分享我的經驗時,我只是在加深自己的學習而已,借由分享,我加深了自己的所學;借由分享,我學會聆聽。
8.第八招,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并不是替別人做主!而是不讓別人替你做主!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而且每個人都要為他所做的選擇負責。如果你還需要別人的贊同,才尊重自己的生活,表示你已遺忘了內在的自主權!
這一切不外乎尊重二字,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當談到做自己的主人時,意思是學會活出真正的自己,并學會看到真正的別人。
第三要訣:信任自己的生命。
9.第九招,接受人生課程。
所有的課程,都是要人敞開心胸,開放思想才能學會的。學習人生課程必須先對自己慈悲一點,因為要改變我對現實的認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我必須耐心的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不必著急。大部分的課程都不會設定成功的標準,它們側重的是認知上的改變,所以我無需改變自己,改變別人或改變世界,只需改變我對自己,別人和全世界的看法就夠了!我們的生活就是學習的實驗室。
10.第十招,認出一切都沒有問題。
認清一切都沒有問題,就是對改變過程的全然信任,無論后果如何。我都可以從人生所提供給我的課程里獲益,所以我必須心甘情愿的改變。
11.第十一招,看鏡中人生。
我們在自己身心之外所看到的一切,只是反映出我們內在的現實而已。我們整個心理狀態是由思想與感覺錯綜交織而成的。每一種意識界都有其他意識界相互滲透而且彼此互動著,使得整個情境更加復雜,根本搞不清他們之間的脈絡與關系。然而我們所能掌握的乃是隨時隨地留意周遭的環境如何反映出我們的意識狀態,或是我們思想與感覺的獨特結構。因此它是我們的一面鏡子,觀看這面鏡子確實令人心痛,但是假裝鏡子不存在反而更苦!
12.第十二招,開放心靈。
開放心靈,最容易的方法便是請求幫助,或幫助別人。你若遇到困難,就請求幫助,向朋友求助,向陌生人求助,或向上天求助。求,就對了!求,就會為你開!
你若想要開放自己的心靈,就去幫助別人吧,接近朋友或陌生人都一樣。給予無條件的愛或一無所求的幫助別人,都一樣會打開你的心,也會打開別人的心。
第四要訣:銘記生命是愛。
外在的樣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內部。每個表象之下,都充滿無條件的愛,它是維系宇宙的力量,這個礙事的,花朵,在春風中綻放時的海浪不斷拍打海岸。表象下面的神圣內涵會自動的向外延伸,猶如呼吸一般,給我們氣息,愛撫著我們,把我們交托給生命。
生命的過程就是學習了解,學習接納,從有條件的愛,邁向無條件的愛。
愛,才是解除恐懼的唯一方法。
寬恕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