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老是麻煩你朋友啊”
有個朋友特別不把自己當外人,遇到需要幫忙的時候,會“毫不客氣”地拿起電話給朋友打過去,一通電話后,然后開心地說“朋友幫忙把事情解決了“。
我遇見好幾次朋友向他的朋友們求助,無一例外地,朋友們都愉快地幫了他的忙。這可和我平時踐行的”能用錢解決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完全背道而馳。畢竟,大家生活節奏都很快,時間成本很高。能自給解決的,盡量先解決掉,實在解決不了,就購買資源來解決。這一直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我們的解決問題之道。?
我問朋友:”你為什么老麻煩別人啊,你朋友們不覺得你很煩嗎?”?
朋友正色道:“首先,我會對事情進行區分,確實需要朋友幫助的,我才會去找他們;第二,我麻煩朋友們做的事情,大多是朋友們從事的工作或者他們力所能及的,甚至能給他們帶來一定收益的,比如,有朋友要咨詢關于旅行方面的事情,我就把他介紹給做旅行的朋友,朋友最后還可能因為幫了忙而盈利(購買了他的產品);而最關鍵的,朋友對我的好,我一定會加倍還回去,這樣往來,不是堅固友誼之道嗎?”
最后他又說:我們已經活得很機械,很疏離了,而我不想一年跟朋友通不了一次話,見不了一次面。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時間和金錢衡量的,我想活得更有人味兒。
確實,他有很多關系很好的朋友,他總找他們幫忙,而他的朋友們有事情時,他更是二話不說。
“你來了當然要住我家啊”
這次旅行回家,落地后已是過了凌晨。
我本來是直接讓家人來機場接的,因為我提前將行程發到了朋友圈,多年老友 N看到后,力邀我在她家里住一夜后再回家。
她說,你好不容易回來,怎么也得見一見啊。再說,從機場到你家快兩個小時,你怎么忍心讓家人大半夜來回折騰。好說歹說,她說家里機場近,一定我留宿一晚。
我本想著,N家中有三歲小娃,落地時間又是凌晨后,太過麻煩她。無奈其盛情難卻,我就順其意留宿她家,畢竟也是一年多未見了。
她派老公來接機。雖說沒見過幾面,但因著我和N的閨蜜情,還是倍感親切。凌晨,蒙蒙細雨,我們絮叨著家鄉的變化,和各自的近況。
我知道了N和老公又換了新房,這次是海景房,視野和條件更好;家里的小女兒性格好,愛說愛笑,越長越俊;我們感嘆著時光帶走了很多,卻給予了我們更多。
快到家時,她老公還神神秘秘地告訴我,N還有個更大的變化,會讓你吃驚的。
我心靈感應般,瞬時反應:難道N懷上二寶啦?他點頭微笑。
終于到家見到N,上次見面還是她去年出差北京,如今她依然笑意盈盈,皮膚光潔,四肢纖細,只有隆起的腹部見證著她要再次做媽媽的事實。
晚上,我們在她的新家里,依然像從前,躺在床上,夜聊。大寶兒長大了,笑起來能把人暖化;二寶兒開始不斷踢她,我也感受到了胎動,生命真是神奇;我們說天說地,說各自近況,毫無嫌隙。
我感激N不怕麻煩,堅持讓我住到她家,讓我見證了她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轉變,不然再見到她時,她就是手牽倆娃的媽媽的了。我感激自己麻煩了朋友,才又能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得以再見面,彼此話話桑麻,不曾疏遠彼此。我感激這次的麻煩,讓我們又有了一次閨蜜之夜,像從前一樣,訴說著過去,憧憬著未來。
我們的快節奏,高效率,讓我們專注自己的事業,精簡我們的生活同時,也讓我們慢慢少了很多人情味兒。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一年不能見一次面,不能吃一次飯,已經慢慢成為常態。我們怕麻煩別人,能用錢解決的都用錢解決了,因此,我們變得高效的同時,也變得孤立。不用說鄰里之間不相識,親密朋友變疏離,也變得再正常不過。
可是,現在,我會帶著開放的心態,多麻煩麻煩朋友,多叨擾叨擾朋友。我希望跟我的親朋好友有更多交集,我麻煩他們,我也知道,我一定會加倍償還給他們。一來二去,我們這些本來就是彼此生命中重要的人,就更加親密友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