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ali太屌了
微信上,老田沒頭沒腦來這么一句。我的第一反應是去看股價,果然屌,一夜之間漲了超過13%。
你買了嗎?
略不好意思地回答:
20股…上市當天拿到現在…
我在股市大抵就是這樣,賺錢的買得少,虧錢的買了一堆。辛酸血淚史,就不多提了。
為什么會一天之內漲這么多?
昨天開了個投資者大會
我沒有繼續問,但心里埋著第二問:“為什么開個會,效果這么好?”
最近,擼了個“時間交易所”,可以理解為股市的翻版,所以對這類問題稍微敏感了些。其實,對這個問題,大家多少都能回答一些:會上披露的收入增長遠高于市場預期,推動股價上漲。
足夠簡潔,但意尤未盡,有沒有更底層,更系統的解釋?湊巧翻出了積灰近兩年的《經濟學通識》,釋疑解惑。
要在時間流逝中發揮功能的商品或資源,叫著易耗品。易耗品的價格完全建立在人們對未來的主觀估計上。
股票是一種耐用品。股票的價格,是股票未來全部預期收益的現值。股票價格的變動,是人們對股票未來全部收益預期的變動。
看看真正的高手是如何把握這一特點的:
我決定買蘋果以前主要想的是他們是不是還有可能成長,有多大的空間可以成長,威脅都可能來自什么地方,等等。我不去想他現在的股價和過去的股價。——段永平
人們現在愿意花多少錢買一只股票,取決于他們預計將來能從中獲得多少。認識一變,價格就變。阿里的投資者大會,披露了有關未來事件的信息,改變了人們的認識,進而反應在股價上。
既然 “人們對事物發展變化的認識變化”決定了價格的變動,那么,認識是如何變化的?
很遺憾,認識的變化沒有規律。
在現實世界中,一切都按自然規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在觀念世界中,人們在不斷形成、比較、交換和修正對未來的預期。哲學家波普爾說:
只要知識是增長的,那就必定有部分知識是我們明天才知道的。
盡管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新信息的內容和披露時間,是不可預知的。今天的你不知道明天的你會知道什么。有點繞口,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有段rap式的描述:
There are known knowns; there are things we know we know. We also know there are known unknowns; that is to say we know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do not know. But there are also unknown unknowns – the ones we don't know we don't know.
用過去的圖表、曲線預測未來的趨勢,是不靠譜的。于是,我默默地取關了github上預測比特幣價格的repo。試圖發現和掌握認識變化、信息批露的規律,也是徒勞的。怎么辦?回歸價值投資,老老實實研究公司的基本面,考察未來的盈利能力吧。
如果還想動點“歪腦筋”呢?
還是在人身上找機會吧,畢竟股市是人發明的,也是人在玩的,我們要戰勝的不是客觀規律,也不是股市規則,而是演對手戲的人。他人的弱點,正是你的機會。
人常常是不理性的,但不理性的行為一旦被識別,就成了新的知識,就會被其他人理性地運用。對于信息披露,有人會“反應遲鈍”,有人會“過度反應”,還有人會“慣性行動”。比如,大漲之后,常常出現回調,阿里這次也不例外,創新高之后,便穩步下跌。以及,大跌之后,常常過度下跌。這些是大概率重復出現的現象,于是就有人以此來牟利,而這種新認識馬上又會反映到價格上。“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說的大概就是這個理。只是貪婪和恐懼的程度,過度反應何時開始,慣性行動止于何處,都不是容易預測的。近年來,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 Twitter 用戶的情緒預來測股價漲跌,就是一種嘗試。
alswl說,他新公司有同事在嘗試追財報買股票,賭財報發布后股價會上漲。腦筋轉得挺快,就不知道效果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