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自己挺神的,生完兒子之后,雖然剖腹產,也沒有一天傳統的坐月子,立即切換到帶娃模式。生完當天晚上,仍在醫院里給女兒讀故事。
有人說我的體質是歐美范兒,當然不是指很洋氣,而是指很壯實。經常被形容成大象、駱駝,甚至奶牛( 哺乳期頗為形象), 用我的屬相—馬— 來形容,都有點侮辱馬的苗條。( 不是刻意報漏年齡,我只過了"兩個"本命年。)
累嗎? 有一點,但遠沒有到趴下的程度。大部分時間還可以得瑟一下," 利用" 老公做飯做家務的時間,虛張聲勢地喊:" 親愛的,我累死了!" 眼角偷瞄著他在廚房里忙碌的背影,把娃往小床里一扔,開始看喜歡的書,寫不一定受歡迎的文。
最近,情形驟然直轉,我這頭" 駱駝" 也開始經歷壓倒自己的那根稻草。早上我說:" 我想哭,真的。從沒有覺得精神和身體如此的疲倦過。" 這次不是虛張聲勢,眼淚就在眼睛里打轉( 發誓沒用眼藥水), 但也有1% 演戲的成份( 女人天生是演員,千萬不要荒廢了自己與生俱來的才能)。不過,我要表達的仍是99% 的真實。
兒子幾天前發燒,39 度。我本也不覺得特別手忙腳亂或是慌不擇路, 老公電廠特別忙,那幾個晚上也要去。我一個人,白天晚上地對付孩子們, 兒子發燒后,就每隔半小時量體溫,抱著他像火炭一樣的身體,陪女兒讀書。
別的方面我對女兒比較放任,唯獨每天晚上讀書,雷打不動。除了全家人周末晚上看電影,平常電視堅決不能在晚飯后開,這是鐵的紀律。 小妞基本已經習慣,只是現在讀書已經不是像原來一樣只講講故事,她不只需要讀英文,更重要的是要讀中文。我不想十年后,在有個說中國話的中國老媽的養育下,她需要像個" 外國人" 一樣把中文當成第二語言來學,那無疑是啪啪啪啪打我的臉,也是對于女兒的不公平。如果我不堅持,她就無從堅持。
所以閱讀就成了英文精度(學拼讀) 和泛讀(講故事),還有中文精度(學認字)和泛讀( 講故事)。 如此一來,每晚至少有一個小時,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在和女兒閱讀時間里。大部分時間都好,只是兒子發燒時我的心里也開始發燒,我的心口不一了,我開始焦躁了,我潛意識里對小妞要求高了。看到她一會兒摸頭發,一會兒用腳翻書,一會兒拿手捂住一只眼睛,一會兒發音故意咽在喉嚨里,我心中的火苗蹭蹭蹭地燃燒起來。
當然,我仍是沒有發脾氣,因為我一直在修煉,輕易發火已經不是我所允許自己的行為。( 有小火不發,或是不轉移,有可能會釀成大"火") 讀完書,陪兒子玩,又量體溫,稍有下降,心中松了一口氣。
兒子第二天退燒,當晚,女兒持續她的閱讀小動作,我的火苗仍在燒。到八點半時,她趁我不注意,把睡著的兒子搖晃起來,兩個人開始玩。 就是越玩越high, 怎么也不睡覺了……我心中的火焰越來越高,直到11 點,兩個人才紛紛入睡。
次日,兒子看醫生,打預防針,當晚又開始發燒。 女兒閱讀時繼續往我心里續柴,繼續扇著我心里的小火焰。
直到昨天晚上,我再也無法控制怒火。小妞又一次把熟睡的弟弟晃醒,兩個人開始玩,十點多了,依舊毫無睡意。我想,到時間發火了,我應該站在我" 領導" 的立場表明我的權威,我需要立即打她10 下屁股,然后" 警告" 兒子不許哼哼。
" 立即睡覺!" 我河東獅吼。不知為啥,我當時想大哭一場,就是如電影里,有的角色,坐在地上,哇哇哇大哭,邊哭邊一手拍地,一手抹淚的嚎叫。鑒于沒有觀眾,哭也是白費力氣,只得作罷。 我只好任由兒子哭,女兒大聲抗議,我咬緊嘴唇,握住了拳頭,眼淚在眼里打轉,腰累得快要斷了。
" 睡覺!!!" 我有點像頭獅子,脖子仰天,對著屋頂長嚎。
是的,我覺得累了。我就有理由沖孩子們發火了。而吼過之后,我卻沒有絲毫的輕松,兒子哭得都沒有力氣哭了,女兒也不再又膩又親的抱著喊愛我,氣呼呼地去睡了。
日子過得挺苦的,我對自己說。本來想沖上帝發發牢騷,可是想到從來沒去過教堂祈禱,對上帝有點不公平。我只好自言自語,人活著苦,苦難重重,一點也不假。即便你當上了總統,看看奧巴馬這幾年老了多少,連總統夫人也在演講里說:一天下來,她最艱巨和重要的工作,還是當媽媽。
不知道,總統夫人在巨大的壓力與勞累之后,會不會對女兒們河東獅吼? 我自己無聊地這樣想著,相比之下,我的壓力和勞累應該不值一提。 可是,我仍舊難以控制地吼了。
吼過之后,自己不止沒有好過一點,反而是內疚,加自責,加上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為什么沒有及時轉移自己的情緒?
如此說來,發一次脾氣,也不完全是壞事,它起碼再一次驗證了一個道理:發脾氣毫無用處,只會給孩子帶去恐懼,給自己帶來內疚。 而與此同時,證明了自己的無能:沒有更好的辦法與孩子們溝通和互動,只會通過大吼大叫的方式來掩蓋自己內心的脆弱。
因而,如果一個人經常發脾氣,或是無端大喊。只能說明三個問題:一,修養不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二、不會溝通,沒有能力通過正常或有效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想法。三,這是一個很脆弱的人,企圖通過喊叫來掩藏自己的脆弱。
我獨自一個人坐著,夜晚寂靜,頭疼欲裂。感覺沒有心思像往日那樣寫一點東西,這也是為何,我連續兩天沒有更新公眾號。說到這里,也應該想到,我潛意識里想要孩子們早點睡覺,就是為了可以給自己爭取時間,我不想把自己完全交給孩子們,雖然我也想當個百分百的好媽媽,但是我不想放棄當個更好的人,而一個更好的人,在我看來,TA必須要有學習的能力,不管學習什么,一定要吸收知識,速度不見得要快,但不能停止不前。
那么,昨晚的發火也可以解釋為做媽媽和做自己之間發生了沖突,我自己和自己打起架來了,一個我說: hi, 粒粒,別忘了你的首要職責是媽媽; 一個我說: hi 粒粒, 記住你的追求,不要放棄學習。
然而,我每天只有24 個小時,睡眠時間已經少的可憐。就連蹲個廁所,都恨不得用尿尿的時間完成拉屎的任務。 所以,爭分奪秒已經不用別人來給我提醒了。
我任由自己的思緒飛揚。索性整個晚上停止去寫。只是在反思自己的行為:發了一通無用的火,然后什么也做不成了。
后來證明,我花在反思上的時間并不是一種浪費。因為我得出了結論:一,累,并不是沖孩子發火的理由,因為生養小孩,始終是自己的選擇。二, 一天24 小時,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 我應該想辦法把精力調整好,提高效率。三, 讀和寫,偶爾無法進行,也沒有關系,次日再寫,也未嘗不可。
某天,帶孩子們去圖書館,我需要的一本書在二樓,偶然間注意到二樓靠窗的獨立閱讀室:安靜明亮。我后來感慨: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可以在那里閱讀寫字,身邊沒有熊孩子們的哭叫。
女兒聽此,說: 媽媽,你有這樣的想法就不該要孩子,要了孩子就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
此語說得頗具哲理意味,從一個小孩口中冒出更是有趣。我聽后,笑了一陣。不過,這不完全對。 對于所有的媽媽來說,我仍舊覺得做媽媽不會影響做更好的自己,只是可能會更艱辛一點,更慢一點。 說到這里,想到帶著" 房子" 緩緩向前的蝸牛,它雖然走的慢,但是卻沒有放棄遠方,只要走著,就會有希望到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