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海文藝小才女玉清給我推薦了一本書《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其實這本書我之前在樊登讀書會里讀到過。
但是里面講了一些什么內容,我現在早已忘得一干二凈。
今天我決定要重溫一下這本書,因為我想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好老師,那就需要我不斷的學習和教育相關的知識。
打開樊登讀書會APP,一開始的推薦語就把我深深的吸引了進去。
什么才是值得的學習呢?
青春年少時,我們將滿腔熱情奉獻給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以期博個光明坦蕩的前途,從此人生順遂。
卻不知,現實給了我們一記響亮的耳光,那些知識并不能教會我們如何提高情商,如何與同事更好地交流,如何辨識生活中的風險……
究竟是哪一環出了問題,讓我們的學習“投資”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讀到這里的時候,我也仔細的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
是呀,為什么呢?為什么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學了那么多的知識,但是真正到了社會上的時候,發現很多東西早已忘得一干二凈,很多東西根本就沒有用。
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學它呢?到底哪些知識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呢?
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疑惑,覺得自己學了很多東西都沒有用,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拿到各種證書,為了拿到文憑而去被動的學習,以至于考試之后什么都忘了。我甚至曾經懷疑過傳統教育的意義,想要我的孩子以后到外國去上學,不想讓他像我這樣,成為一個考試機器,這么累。
還好今天我遇到了這本書,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會幫你打開內心的焦慮:傳統教育存在哪些真正致命的問題?什么才是好的學習(全局性理解)?如何打造你的創造力?
下面我將從這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一、傳統教育存在哪些真正致命的問題?
1、過分關注學業成就,忽略與社會的相關性差距。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之前學過的二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有用到過嗎?
很多人的回答是沒有。
那為什么要學呢?
因為考試要考呀!
是啊,從小就被父母和老師灌輸的思想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
可是又有多少人,上了大學,畢業之后,出來就能真正的找到一份好工作呢?
現在人們一去找工作,首先會問你是什么文憑,甚至在找對象的時候,都會問對方是什么文憑,好像一紙文憑真的很重要,決定了一個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
我曾經以為這只是我們那個年代,應試教育下造就的人是這樣的,比較注重文憑。
可是我發現現在的小學生們,雖然說是已經推行素質教育了,但實質上還是應試教育。
上周小學生的期中考試剛剛結束,老師和家長們就迫不及待的問學生考好沒?考了多少分?
我記得我小時候每次考完試媽媽都會這樣問我。我也知道她是關心我,但是當時我心里特別的反感。
因為我覺得他們關注我的分數甚至超過了關注我這個人。
2、過分關注“了解性知識”,忽略知識的內涵。
是啊,我發現現在的人,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更多關注的是一個人掌握的知識面寬不寬,廣不廣,掌握的知識多不多,而忽略了這個知識背后有什么邏輯關系,有什么深刻的內涵。
小學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烈的,可是看看我們現在的老師都做了什么呢?
當孩子就一個不懂的事物,問道為什么時,老師的回答往往是差強人意。
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們天馬行空問的這都是什么鬼呀?和學習有關系嗎?能提高學習成績嗎?不能。所以就不想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耐心的為孩子們解答十萬個為什么。
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孩子們的學習總是很膚淺,停留在表面而無法發現問題背后的本質。
漸漸的孩子們的好奇心就會被慢慢磨平。
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記憶,就是被這樣給摧殘的。
還好我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雖然現在長大了,不像小時候那樣有那么多的為什么,但是我依然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向這個世界探索。比較幸運的是,現在網絡科技這么發達,我有什么不知道的事情可以自己去百度。
3、過分強求專業知識,忽略生活相關的知識。
對于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在我高中的時候,我沒有念普高,而是選擇了技校,學的是會計專業。
高考的時候,考入了一所比較出名的財經大學。繼續選擇了進修會計專業。當時,感覺自己學的那些東西非常的專業,系統。
可是當我去實習的時候發現,有很多東西早已經過時了,也有很多東西根本就用不上,總之學校里學的東西和現實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二、什么才是好的學習(全局性理解)?
這本書中給出的一個概念是全局性理解。它是指生動靈活,具有適應性,與我們的世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和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知識的學習,才是好的學習。
要不然學了一堆東西,實習生活中用不上,那么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容易忘,花費太多的時間成本去學習它又有什么意義呢?
三、如何打造你的創造力?關鍵是要自信;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于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獲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
結語
我們每個人都要明白,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的時代。
信息爆炸、數字化和全球化以及其他不確定因素,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復雜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這遠遠超過了對父輩時代的要求。而我們的教育卻幾無改變!
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到底該學什么,該教什么,如何才是真正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