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快,從正式發售的第二日,4 月 25 日至今,使用 Apple Watch 已超過一周了。從新奇到平淡,我漸漸接受了每天多一個充電設備的生活。
雖然各種渠道上已經有了足夠多的討論,但我想,既然自己參與這次新產品從初代開始更迭,留下一點文字,仍然是有意義的吧。

注意:這是一篇基于搭配白色表帶的 38mm 運動版的體驗文章。#畢竟窮
佩戴:一個美好的負擔
對于如我一般質樸的青年而言,相比額外的累贅感,傳統腕表的功能與裝飾作用簡直不值一提。
而在我極其有限的戴表經驗中,佩戴體驗也都談不上愉快。所以,首先要慶幸的是,Apple Watch 的運動表帶佩戴起來竟然相當舒服。

經過特殊設計的氟橡膠光滑而柔軟,通過簡單的按扣加收攏式表扣牢固地固定在手腕上,讓我們在長期佩戴和激烈運動中都不會感到不適。
在發售前曾經有人擔心運動表帶太夠廉價,上手后方知道“并非標準版和 Edition 版使用了低廉的表帶,而是三個版本都用上了同樣好的表帶”。
當然,相比什么都不帶,這仍然是一種負擔。只是相比其帶來的益處,我是認為值得的。
樂趣:賞心悅目的「動態」表盤
在發售之前,有人籍由 ustwo 為 Android Wear 開發表盤,來抨擊過蘋果沒有開放第三方表盤的接口。乃至于最近,蘋果自己也明確說明不會允許擁有表盤界面的應用上架。
盡管如此,我認為至少在短期內,這不是一個問題。
為什么呢?因為蘋果自帶的表盤實在太棒了!

抬腕亮起屏幕,觀看一只翩翩欲飛的蝴蝶、一朵徐徐綻開的花兒,又或者一只悠然浮游的水母,這成為我每天的樂趣之一。
當然,我有時候也用用「簡約」,或者廣受好評的「太陽」等其他表盤,幾個表盤輪番用,表示一點不在意 ustwo 干嘛了。
與人、與機器的交互:Force Touch & Digital Touch
Force Touch 是蘋果在 Apple Watch 和新款 Macbook 引進的全新交互方式,當你用力按住屏幕時,它會給你的手指一個震動回饋,仿佛你在物理上真的按下去了。

這是個相當隱秘的操作,如果不積極探索,可能你使用很久都很難發現某些竅門。看過這篇文章后,我如此感慨。
除此之外,Apple Watch 可以說沒有什么交互的難點了。數碼表冠阻尼良好,用于縮放與滾動,側邊按鈕快速掉出“朋友”應用或長按關機等等,學習成本并不高。
記得此前有媒體宣稱其界面交互復雜繁瑣,不易理解,但至少我個人,在讀完官方使用手冊后再擺弄十分鐘,就沒有碰到過什么難題。

是的,如果你遇到難題,也許你應該 Read The Fucking Manual。

至于 Digital Touch,的確有趣,相互發發涂鴉、心跳什么的,也很美好很強大。
當然,前提是你得有個女朋友,然后你女朋友必須同時使用 iPhone( iPhone 5 以上的機型),然后你再買倆,這才能叫齊活。
通知:極高性價比的一瞥
Apple Watch 接管了 iPhone 的通知系統(Notification),你可以盡情地自定義想接受通知的應用。
因為續航的緣故,平時屏幕是關著的,只有當你抬起手腕,輕點屏幕或者按某個按鍵的時候,屏幕才會亮起。
曾有媒體提過 Apple Watch 的抬腕激活功能并不足夠好用。然而,上手后我發現恰恰相反,因為這差不多是現階段 Apple Watch 最擅長的姿勢了。

它無比的機警,每當通知到來,它會輕輕震動,仿佛有人在輕敲著我們的手腕,這時候我們如果抬起手腕一瞥,屏幕就會亮起,相應的通知推送到眼前。

因為 WatchKit 允許開發者構建通知界面的部分元素,所以倘若應用支持的話,只需滾動一下表冠或者劃一下屏幕,我們就可以直接回復消息、歸檔郵件,或者進行其他交互操作。
在信息熵瘋狂增長的今天,只需抬腕一瞥,心中頓時有數,這種不慌不忙的酸爽簡直賺到!
而倘若一段時間內你沒空或沒有注意到,通知就會收起,在表盤上方顯示一個紅點,輕輕一劃,就能看到錯過的所有通知。
快捷視圖(Glances):僅僅一劃的快捷
下拉查看通知,上劃查看快捷視圖。

這就是 Apple Watch 的兩大重要特性。快捷視圖之于 Watch App,就如同 Today Widget 之于 iOS App,它展示了每個應用最重要的信息,使我們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快速地訪問到。
當然,這同時也是一個更為快速的應用啟動器。
甚至,如果設置抬腕時“繼續之前的操作”,而非“顯示表盤”,那么快捷視圖的將會更快捷。
這個很好理解,就不多說了。
Siri的解放
與最初發布的轟轟烈烈相比,如今的 Siri 稍顯寥落,人們甚至紛紛指責它遠不如 Google Now 和 Cortana。就我個人而言,以往確實也極少會使用到它,除了偶爾 iPhone 接著電源的時候通過“嘿,Siri”設過幾次鬧鐘。
是的,現在只要抬起手腕,說道“嘿,Siri”,通過 Apple Watch,我們便可以召喚身邊早已跟隨多時的智能管家了。

Siri 能夠做的事情已經足夠多,當脫離掏手機長按 Home 鍵這一系列動作,它的能力頓時得到了正視,或者說,解放。
在這將近一周的使用中,我最經常通過 Siri 干的事情是小憩前設置鬧鐘,有時也在手中忙著其他事情的時候撥打電話。
是的,我用它來打電話,效果還不錯哦,如果是在安靜的室內的話。
簡而言之,Apple Watch 解放了 Siri,而 Siri 解放了一只過去必須拿著 iPhone 的手。再與藍牙耳機配合后,大大減少沒事兒掏手機的次數。這就是一周使用以來,它帶給我的最大驚喜。
有一天我回家后發現,不止 Apple Watch 還有 60% 的電量,iPhone 剩余電量更是高達 80% 之多。固然這是很特殊的例子,但確實也昭示著 Apple Watch 對我這種手機依賴癥患者的意義,它打破了“可能有人找所以我要看手機”之類的借口。
健身活動和站立提醒:心甘情愿被綁架
很遺憾,Apple Watch 當然不會代替我們運動。
但是在擁有了它以后,我確實又開始關注起了自己的健康,偶爾跑跑步,就如同曾經擁有 Jawbone UP 的時候一樣。

通過內置的健身應用,我們可以設立每天的活動目標(消耗多少卡路里),監測鍛煉時長、心率和效果等。

值得一提的是,每周都會推送一個摘要,讓我們根據上一周的運動情況進行調整。
除此之外,站立提醒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功能。一天當中,倘若我們有一個小時久坐,Apple Watch 就會通過震動提醒我們要站起來走動一分鐘。
所以最近一周,我的同事們總會發現我隔段時間就到他們的工位串門。當他們得知真相的時候,紛紛嘲笑我被一個表綁架了。
當然,我絲毫不會介意,這妥妥的絕逼是嫉妒嘛!
續航:一天一充的綽綽有余
續航什么的,曾是我在拿到手表前最大的顧慮之一,但在上手后兩天我就不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
除了第一天拆機嘗鮮高頻率把玩,以至過午便開始充電以外。在隨后的使用中,我每天晚上回家經常都保持著 20~30% 以上的電量,如果當天沒有鍛煉,甚至保留更多。
在使用中,健身應用由于要打開各種傳感器,是毫無疑問的耗電大戶,每次跑步半個小時,就要消耗百分之十幾的電量。
但即使天天運動、所有通知、偶爾的電話和其他應用加起來,仍然綽綽有余。
至于如 Pebble 那樣續航一周,非電子墨水屏就不要做那種美夢了好嘛?
特別體驗:游戲
沒錯,支持 Apple Watch 數千個應用中已經有不少游戲。我測試了 Rules!、Best Fiends、Runeblade 這三個,其中 Runeblade 的體驗最好,我也玩得最久(根本停不下來)。

Runeblade 是一款典型的放置 RPG,渡過最初輕點幾下之后,角色將會永不疲倦地打怪升級,然后我們只需定期查收戰利品,分配技能升級,打 BOSS 換地圖即可,每一次操作大約 10~20 秒。
這類游戲簡單有趣,又異常上癮,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般無聊,Tap Titans 都能堅持打到一百多層。
事實上,因為 Apple Watch 只適合一瞥后簡單操作的特性,放置類游戲確實是非常適合的一個類型,雖然屏幕卻是很小,抬著手腕玩游戲也談不上舒適。
Loading:不可忽視的缺點
終于來到了這個部分。
前面說了這么多好話,絕不意味著 Apple Watch 一點問題沒有。使用至今,其最大的問題在于數據加載,打開任何一個應用(尤其第三方),都有可能遇到令人絕望的轉圈(loading)。
如同我們知道的那樣,Apple Watch 的屏幕無法保持常亮(只有二十秒左右的時間),所以最糟糕的狀況是,應用界面還在拼命加載的時候,屏幕卻熄滅了。
或許是硬件性能,或許是軟件不完善,或許是因為和 iPhone 之間數據交互的延遲,又或者是這三者共同造成的問題。
這大概就是我在使用 Apple Watch 時最不愉快的部分了。
慶幸的是,硬件性能不夠可以升級,軟件不完善蘋果和第三方應用都可以迭代,與 iPhone 通訊的延遲或許無法根除但相信蘋果會將其優化到可以接受的地步,甚至,有傳言不遠的將來 Apple Watch 會真正獨立于 iPhone,運行原生的應用。
最后
文章又臭又長,但仍非事無巨細、面面俱到,比如我鮮少提到具體應用的使用體驗。畢竟一切才剛剛開始,我相信,縱然有不足,時間也足以彌補。
不過,我們還是先回到現在這個時間節點。
盡管 Apple Watch 在沒有與 iPhone 配對的情況下也能做不少事情,但因為電量和性能的限制,許多應用的主要運算仍然是在 iPhone 上進行,Apple Watch 只是作為視圖顯示和用戶交互場景。
因此,此時的 Apple Watch 仍只是作為 iPhone 的延伸配件而存在,它甚至必須通過 iPhone 才能進行完整設定,表內的設置只是個精簡版。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今時今日的 iPhone 已經如此強大,強大到不斷突破極限,以至于 5.5 寸屏幕已經讓我們力不從心。而 Apple Watch 讓 iPhone 的能力延伸到了一塊更小更輕巧的屏幕,一個與你更親近的部位。
沒錯,雖然 Apple Watch 嚴重依賴于 iPhone,但卻能夠拯救更依賴 iPhone 的我們。如果你想要重新與你的 iPhone 保持距離,又能接受它的不完美,那么它值得買。

這里附上一張圖,哪只更值得買?至少對我而言毋庸置疑。
btw,很多人在看過 Apple Watch 和 Moto 360 的對比圖之后得出 Moto 360 更好看的結論。這是得有多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