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的突破,最可能發端于欺詐產業?

今日有感于某些事,發了一條朋友圈:

在北京打滴滴專車,專車的司機告訴我,地圖上看到附近很多煞有介事跑著的車,其實都是虛擬的“機器車”,于是我才恍然大悟,為何明明旁邊有好幾輛車,接單的司機卻從幾公里外趕過來。
最近打滴滴出租,越來越多的碰到車號與接單顯示不符的情況,今天厲害了,來得甚至都不是出租車。黑車已經堂而皇之的借出租車的平臺上位,他們甚至配備一個打印出租車發票的便攜式打印機--不用說,也是假的。
聽說目前網絡直播室里,是有很多機器人在刷一些高價的禮包,用來營造或者不如說是誘導高消費氣氛的。你有沒想過,一個直播室里,鬧哄哄跟你起哄的,可能根本都不是人?
這個世界充滿了所謂的聰明人,而我卻覺得,這不過是看起來聰明而已。要驗證是否是真正的聰明,是需要加上一個時間維度的。“你可以在某個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某些人,但你無法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

我的一個朋友評論說,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一定發源于欺詐產業??芍^一語中的,然而細思極恐。想想第一批人工智能竟然是為了欺詐而實現的,我們未來將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
一個技術的突破,需要一個強烈的需求和一個回報充足的市場。這兩點不幸在當下我國的欺詐產業全部具備。風起云涌的互聯網產業的刷單需求,塑造了一個朝氣蓬勃的產業,成為一輪輪投資熱潮后的最大贏家。各大互聯網公司也需要這些機器人捧場助陣,誘導客戶消費。在電信詐騙和網絡詐騙行業,人工智能更是大有可為。在一個普遍浮躁和缺乏底線的社會,我們又能期待怎樣的自我約束呢?又想到埃隆馬斯克的警告,后背不禁冒出一絲寒意了。

2016年11月22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