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腦袋沉沉的,加上我這個人說話和寫東西都是想到哪就說到哪兒寫到哪兒,今天再重新看的時候,發現好多東西都沒有寫出來。其實一個挺重要的問題給忘掉了,就是讀書的層次問題。
都說讀書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無聲交流,其實根本不是這回事。作者寫完了,寫出了想表達的東西,他心里很舒坦,出了書以后,他就干別的去了。如果寫完后,覺得留下很多遺憾,他也不會再去重看這本書和揣摩自己當時的想法,把這些文字丟在一邊,也干別的去了。只剩下我們這些讀書的人,從字里行間接受信息,或是一笑置之,或是翻江倒海,勤快點去網上說兩嘴,懶的就隨讀隨了了。所以讀書,永遠是單向的活動,不存在溝通的問題。一方面讀者是被動,文字都印在紙上了,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了,你能接受到的信息就是這么多。另一方面讀者又是主動的,主動的是接受了這些文字信息之后,會加入很多自己的思考,天馬行空,把這些信息凝結成思考后變成自己思想體系里的一小點組成。
依照上面這種說法,我覺得閱讀的層次其實就是我們對閱讀獲得的信息的處理方式。相對于同一種閱讀對象的表述方式而言,這種信息的處理方式跟閱讀的對象沒有關系,只涉及個人閱讀的目的、習慣、方式以及個人經歷。
第一種層次就是信息的快速獲取,每一個人一天的大部分的閱讀都屬于這種類型,瀏覽報紙、廣告牌,翻閱時尚雜志,刷微博微信,上網獲取資訊等等,都屬于這一層次。這一層次的基本特點,就是快速瀏覽大量信息,過濾不感興趣的東西,篩選出興趣點,這是一種淺層的閱讀。
第二種層次是對所搜集信息的分析與整理。這是更高一層的閱讀,對信息進行了主動性的分析,這一層次閱讀的目的性比較強,比如方案的比選,學術研究前的資料信息收集比對。這一層次的閱讀只限于對獲得信息的處理,閱讀者的頭腦只提供相應的信息處理方法,而沒有信息的產出。
第三層次是閱讀對像的賞析與評價。在這一層次中,讀者會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與閱讀品味對所閱讀資料進行賞析,提出自己對于閱讀對象的評價,大部分低層次的書評人干的就是這種事兒,用一堆的理論去框,偶爾會有幾點議論,能搔到癢處的不多。這一層次的閱讀不會給閱讀者帶來深層次的影響與觸動,只是一種高等級的信息獲取。
第四層次則是通過閱讀引發閱讀者的個人思考,閱讀者會將個人的經歷與思維方式甚至價值觀帶入到閱讀中去,通過閱讀觸發個人的思考。這一層次的閱讀已經脫離了閱讀對象本身,更多的閱讀者與自已的一種對話與溝通。是一種創造性的閱讀,是一種主動意義上的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會形成一些東西最終成為個人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
這四種層次的閱讀方式并不是涇渭分明的,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逐級遞近。個中滋味只有自己能說的清楚吧。
前面說過,閱讀層次和閱讀的對象沒有關系,主要和閱讀的目的、習慣、方式以及個人經歷。主要說說閱讀方式與個人經歷對閱讀層次的影響。
昨天說過電子書與紙質書,由于長期已來,形成的閱讀習慣,紙質書能引發人的感官刺激明顯多于電子書。當人在感覺外界的時候,感官越放開,收到的感受明顯偏多,就更易于引發內心的感觸,較易到達深層次的閱讀。有些人習慣通過閱讀引發個人思考,那就要選擇自己舒服的容易投入的閱讀方式。一般來說電子書適合淺層次閱讀,比如信息獲取。但我覺得這還是習慣在作祟,人的感官是很容易被欺騙的,它的適應性也很強,這大概是進化的需要吧。
個人的經歷就比較好理解了,人總是善于發現那些讓自己產生同鳴的信息。熱戀中的人會看到所有書里愛情都鍍上一層美好,悲傷的人,天空都掛著淚珠,何況書里,而被背叛的人的眼里所有的愛情都只是背叛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