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是一種心態,而不是狀態。
心無所居也許就是形容這種心態的詞語。
可以開懷暢飲五湖水,可以真心擁抱四海人。
也許旁人無法想象這樣的一種觀念:浮游天地,時之所趨,心之所去。
每當你翱翔與書籍中的美景和美事時,是否會有一種身外化身的感覺,回首望去,卻又不禁唏噓。
什么是茍且,什么是詩和遠方?
其實就是那一個個追尋的執念。
不曾念想,何來遠方,不曾追念,怎得詩意,每一段耿耿于懷的的過往,才是你我牽掛的詩和遠方。
雖然我們永遠都走在路上,但是曾經美好的,或是慚愧或是期許的那一段又一段的人和事,并不都會刻骨銘心。
有的人會遺忘,有的人會去尋找。
而吟游詩人是在流浪。
吟游是為了歌頌,同時也是圓夢。
并不是人人都喜歡流浪,但是,卻有著無數的人心生彷徨,對每個匆匆忙忙的路人而言,也都希望能在不經意的相逢中,面帶著微笑和理解的關懷目光。
時人常言追夢,卻不知從何追起。
雖有舍得之說,但并非要放棄一切,并非要與世界為敵。
對于那些迷茫的人,我想說,夢想的路上,總有人陪伴,不要太過相信自己的決心,常人難得可以單靠自己的毅力而成功,因為追夢的路上沒有進度條。
突然覺得,要是有個進度條的設計,應該會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