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很多人的口頭禪就是:忙,顧不過來。
我也學會了,經常說,忙,沒時間做。
比如,鍛煉身體。
目標訂好了,每天晚上出去徒步一小時。半年后,爭取減肥十斤。
剛開始興致不錯,能做到每天按照計劃鍛煉。
好巧不巧,忽然有一天,工作很忙,也確實累。
在晚飯后的床上,一邊拿著手機刷短視頻,一邊在做思想斗爭。
唉,今天真是太累了,不愿意動。要不明天再出去鍛煉?
找到了借口,說服了自己,就開始心安理得的繼續刷短視頻。
不知覺中,已是晚上一點多,澡還沒洗,也不覺得累。
明日依舊是今日的復制。
日復一日。
我再也沒有出去鍛煉了。
只是偶爾遇見跑步的同事,苦苦地笑笑,腦海中忽然想起自己也曾經喜歡鍛煉過。
不止鍛煉身體,學習英語也是如此。
仿佛有用的事都能套到這種模式中。
自己給了自己找了一個理由,于是自己就信了。
自己口里的忙,也就成了應付別人的幌子。
在這個所謂的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把自己妝扮得很忙,仿佛如果你有時間,你就out了。
其實,社會上的游戲和短視頻企業的迅速崛起,已經說明了人們把時間花在了哪里。
嘴上的忙,其實是不想社交,或者承擔更多的事情。
享受孤獨,獨飲苦水,已是一種時尚。
百無聊懶之際,只能用游戲和短視頻打發自己的苦悶。
成人的世界尚且如此,何況沒有成熟的孩子呢?
社會的發展,總是無差別的帶來很多新奇的事物,沖擊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受的打擊多了,人們開始不喜歡社交。因為那會暴露自己的傷口和脆弱。人們開始喜歡待在自己的溫暖的窩里,在互聯網上找個強壯的軀體,去扮演實際中無法做到的人物。
在那里,人們可以為所欲為,無所顧忌,因為沒人知道你的脆弱,也沒人關注這些。
喜歡了,我們可以多聊一會兒,多在一起打一會兒怪。
又或者,合不來,那就拜拜了。咱們不在一個頻道上。
也許有一天,我們還會再相見,那時的我們可能就三觀一致,能產生共鳴了。
游戲如此。
短視頻就更加過分。
算法的普及,讓你赤身裸體的出現在它的平臺前。
一旦你開始,就不可能結束,除非肉體堅持不住了。
因此會經常抱怨,人的肉體是個累贅啊。
也許有一天,機器會代替人的肉體,那就可以一直快樂,不要悲苦了。
忙,真的。
一直在忙于刷短視頻追求社會熱點。
忙,真的。
一直在忙于在游戲世界里追求無休止的快樂。
忙,真的。
忘記了現實中的花花草草。
忙,真的。
忘記了那明天要交的作業。
忙,真的。
讓我們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