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通報,8月12日發布主產區夏糧收購進度,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
這個新聞一出來,很多人就開始討論了,前幾天不是剛說夏糧又豐收了嗎,這怎么收購的夏糧一下子少了這么多?將近一千萬噸,這可不是個小數目,難道我們的糧食出現什么問題了?
其實,這個收購的數量雖然說和夏糧的產量有一定的聯系,但是并不是直接的聯系,糧食豐收了,但要看農民賣不賣啊?就算產再多的糧食,農民放在手里不賣,那收購的數量也不會多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目前來說,分析的是主要有兩個原因導致了農民惜售,所以才會出現糧食產量高而收購數量少:一是疫情影響,人們對于糧食有了一定的危機感,農民存糧數量增加;二是近期糧價有上漲的趨勢,尤其是玉米價格的上漲,讓很多農民對夏糧惜售,等待漲價。
個人認為,今年降雨比較多,也是有可能對夏糧的收購造成一定影響的,這個夏糧的產量和收購的數量確實是沒有必然的聯系,不是說收購的數量少今年我們的糧食就是不夠吃,會出現糧食危機等等情況,我們沒有必要恐慌。
那么現在我們的糧食到底夠不夠吃呢?
現在很多人都是在關心我們的糧食到底夠不夠吃的問題,前幾天糧食收購減少的新聞一出來,有一些人就開始說糧食不夠吃,糧食出現了問題等等。
現在也都辟謠了,我們的主糧基本是不用依賴進口的,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例如最主要的大米和小麥,進口的占比非常小,主要就是調節一些品種而已,我們看到相關的數據,這些主糧我們自主供應基本是在98%以上了,玉米也是基本能夠自給自足,我們每年進口的糧食,主要是大豆和粗糧為主,這些占的比例比較大。
所以,目前來說,我們的糧食供應是沒有問題的,很多人擔心的今年的糧食出現問題、糧食不夠吃、糧食會漲價等問題在目前來說都是不存在的。而且,今年就我們煙臺這里看,雨水比較充足,秋糧基本上也沒什么大問題,個別地方受災也不會對糧食產量造成太大的影響。
我們的糧食生產是不是真的沒有問題?
這兩天網絡上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也是很有意思,先是糧食收購減少,很多人都在討論糧食是不是出現問題了,然后又是專家出來辟謠,說一些人把這個問題誤讀了,收購少不是減產,我們的糧食是足夠的,于是,大家都開始說糧食是足夠的,也有人勸農民沒必要存糧。
這種情形我感覺是很可笑的,先是收購數量減少,很多人害怕擔憂,這專家把數據列出來,又都感覺沒事了,可以放心了,我們的糧食生產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的糧食生產真的沒有問題嗎?我不否認,目前來說,大米、小麥等主糧我們是能夠自給自足的,我們自己種的夠吃的,但是在很多專家嘴里不以為然的進口的主要是大豆和粗糧,真的就不那么重要嗎?
我們每年進口那么多的大豆和粗糧干什么?說明我們生產不出那么多的大豆和粗糧啊?我們把種大豆和粗糧的地用來種大米和小麥了啊,所以我們這些東西的產量會低,我們就需要進口。
有的專家說了,這些不是主食,我們不吃大豆和粗糧,這個不用擔心。事實真是這樣嗎?這些大豆和粗糧是不是用來生產一些副食品了呢?肉、蛋、奶等等是不是都和這些進口的大豆有一定的關系呢?
如果我們沒有這些副食,餓不壞那是肯定的,但我們是不是就要多消耗主食了呢?也或者說我們是不是要把種大米小麥的地讓出一些來給這些大豆粗糧呢?
我想問那些專家:假如有一天,真的出點什么問題,人家不賣給我們大豆和粗糧了,你還會覺得我們的糧食沒有問題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不否認,目前來說,我們的糧食生產滿足我們的生活需要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不代表我們的糧食生產就真的沒有問題,不代表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
關于糧食,我們現在還存在著哪些問題?
我就是一個農民,不是什么專家,但我知道,家有余糧心里才能不慌,我們不能因為今年夏糧收購數量減少而恐慌,但是也不能因為糧食連年豐收就覺得可以高枕無憂,正確看待糧食問題,把這些問題逐步解決,我們才可以真正的高枕無憂。
昨天我寫了一篇關于這方面問題的文章,今天我在這里再重復一下我的觀點:
一、浪費糧食的問題關鍵在于人的思想,不以浪費為恥才是最可怕的。
現在我們國家在倡導全社會節約糧食,我認為這個非常好的,現在的很多人,思想觀念已經發生了改變,對于浪費糧食已經沒有了恥辱感。
沒有種過地的人是不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的,在很多人的眼里,糧食是沒有多少價值的,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買到很多的糧食,這是造成浪費的根源。
吃播橫行,所謂的大胃王被追捧,很多人的價值觀念被改變,在一些人的眼里,浪費反而成為了光榮的、被追捧的,這才是最可怕的。
對于美食的愛好,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勤儉節約一直是一種傳統美德,這不是我們應該放棄的。
二、農民老齡化、農民收入低,種不動地、不愿種地、不會種地的問題在農村越來越嚴重。
現在我們的糧食連年豐收,這個豐收的背后,最主要的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農民在付出,我們不能否認,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種糧大戶,但是,在農村種地的,還是以老人為主。
年輕人都想方設法的到城里生活,還有多少年輕人愿意留在農村?有多少年輕人愿意種地?有多少年輕人會種地?
做農民、種糧食在很多人的眼里已經是一種“沒有出息”的表現,單靠種糧食,很難養活一家老小,注定就要比別人的生活水平低,這種情況下,除了對土地有感情、別無他法的老農民,有多少人真正愿意種地?
三、浪費土地就是浪費糧食,很多人還沒認識到土地的重要性。
種糧食的收入很低,但是費用卻是越來越高,產生的利潤也就很少,但是用作別的卻是能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
把土地拿出來搞開發、建高樓,這樣產生的經濟效益要比種地高太多,于是,到處開發,開發不好爛尾的屢見不鮮。
農民種糧不賺錢,那就改種經濟作物,老農民種不動了,土地沒人接手,只能撂荒或者栽樹,這些問題在農村也不是新鮮事。
浪費土地就是浪費糧食,這是我一直的觀點,只有先保住種糧的土地,才能保證我們的糧食安全。
后語
家有余糧心里不慌,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國家同樣如此。就前幾天關于夏糧收購減少的問題,我認為這是正常的,這并不代表著現在我們的糧食出現了問題,就目前來說,我們的糧食供應還是充足的,恐慌、刻意囤糧這些都沒有什么必要。
但是,我們的糧食生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坐在辦公室里吹著空調只看數據是看不到這些情況的,節約糧食勢在必行,保證糧食生產也是我們保證我們糧食安全的關鍵。
當然,我只是一個農民,目光短淺,看到的也只是我們這的一畝三分地,難免會有不當之處,歡迎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