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百度百科,日白,為多地方言口語用詞。有滑稽的搞笑、聊天、吹牛、撒謊、厲害、不誠實、沒有什么意思等意思。
在我們湖北遠安,日白是“聊天、吹牛"的意思。
說起嘴上功夫,南有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北有郭德綱的傳統相聲。
咱小城遠安,也有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日白文化。同樣的起承轉合,高潮迭起,引人入勝,娛樂十足。
不同的是,日白佬個個都是明星。
日白也分單口的,群口的。
單口日白佬隨處可見。天南海北,國際國內,十里八鄉雞毛蒜皮男盜女娼的故事信口拈來。臉不紅心不跳,不打頓兒不拐彎。
香菌販子,殺豬佬,賣菜的大媽以及收破爛的老頭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某個共同認識的人離婚了,他們可以講出這個媳婦的零零總總。
從學前班到高中畢業的成績(小學之前還可以,上初中了就日古兩的很);
打工掙錢的收入(制衣廠里,一個月三四千塊最多了);
以前的伙計兒(高中同學,談兩年就分噠);
與婆子吵架的戰績(三天兩頭的吵,自己手松的很,還一個說婆子過細);
小伢子的性格(悶頭巴腦的,不喜歡說話);
以及做飯的水平(咸一碗淡一碗的,沒得吃頭)。
聽眾以為這個媳婦兒是他的鄰居或者親戚,問起來才發現不過是舅舅的老表的哥哥的姑娘婆家一個屋場的。
群口的一般盤踞在固定的地方。村口小賣部,街角的茶館,公園的涼亭,還有晚上九點之后的著名南門燒烤一條街。
瓜子一盤兒,水一壺,上大人一副。可以消磨一個無聊的下午,或者摸長牌揪一晚上的龍門陣。
川普大叔上臺不久,不光美國人民反對,日白佬們也心焦啊著急啊,恨不得沖上前去面對面理論一番。
有的義憤激昂,猶如五四愛國青年一般。
為什么貿易經濟處處針對中國呀,有本事不穿中國造的衣服,不吃中國產的東西!
不讓移民,那留學生們都回來,中國人要有骨氣,美國有什么好,漢堡熱狗多難吃啊?
有的覺得川普就是他對門的老張,做的不好他們有責任去提點一二。
那個川普啊,奧巴馬那么辛苦搞的醫保,怎么說廢就廢了呢?
南海肯定是中國的啊,川普這么增兵,肯定會引起世界公憤的。
增加關稅搞么咧,最后還不算兩敗俱傷?
日白更是一種群體參與的活動。每個人都身在其中,激動,興奮又惶惶然覺得不真切。
比如,南門街上有人打架,有人受傷流了血。
圍觀的人說,三個人打架,一個送醫院了。
吃完飯沮河公園里溜達,就變成死了一個,傷兩個。
下午的版本升華成十幾個人打群架,死了兩個,五個在醫院,其他的跑了。警察在到處找目擊者。
說的人手舞足蹈,口水四濺,津津有味。
聽的人目不轉睛,一顆小心肝兒跟著七上八下。
還有膽小的摸著胸口說,哎呦,好黑人咯,列一塊兒慣總沒出過事的。
不是話多就能成為一名資深的日白佬。
日白,需要半真半假,讓人半信半疑。實實虛虛中,需要有真功夫才能降服大批聽眾。
有節操的日白佬最崇拜諸葛亮和張儀。舌戰群儒,縱橫連破。不費一兵一卒,就靠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縱橫四海,那是日白佬的終極理想。
易經和萬年歷必須懂點皮毛,老家人信風水愛算命,來兩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或者摸著指頭算出“今日宜開市忌婚娶”,就能唬住無數路人。
政治歷史的書多讀,抗日神劇多看,新聞聯播不能錯過。
平時沒事多出門走走,見多識廣才能眼界開闊。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背著自拍桿,見到的拍到的才是自己資本。
手機微信多用。好友遍布天下,光每天刷個朋友圈,就能知曉各地大事和民生焦點。訂閱幾個段子號和養生健康專家,時不時發個“夏天穿什么顏色衣服最涼快?”,“大白菜哪里營養最好?”,或者來段“人活一輩子....."的感悟,怒刷存在感。
說到底,日白是一種愛好,也是一種特長。
日白功夫到家,可以解交。村里吵架的兩戶人家,有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出面,從孔融讓梨講到雷鋒,從雷鋒講到當地道德模范羅必炎。這樣比較起來,山上幾顆梨樹實在不值得破壞這么多年的鄰里交情。說得兩家人臉紅慚愧,低頭認錯,握手言歡。
可以支客祝酒。紅白喜事上需要個能說會道的大嗓門先生來主持大局。大到迎客送客,流程管理,宴席安排,小到紅包金額,新娘動作,鞭炮時間。一路下來有條不紊,賓主盡歡。
到了這兒,你覺得自己健談開朗?跟日白佬們聊天吹牛、談天論地、抽煙喝酒,你輸定了。
老老實實的聽他們給你講半天一帶一路,共享單車,食品安全以及美麗鄉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