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記得上一次好好看電視是什么時候了。
在我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家三口住的還是爸爸單位分的房子,一室一廳一衛一廚,一層三戶,只有朝南那戶的衛生間不在家里,在樓梯邊,于是這戶的大門通常是敞開著,男女主人進進出出,閑談歡笑,起油鍋炒菜,瓢盆碰撞,一言不合吵架聲,此起彼伏,跌宕有序地匯成一首生活樂章。
對于小小的我,最喜歡聽到的是這戶人家里電視機發出的聲音。
隔壁住著一對老夫妻,奶奶姓莫,爺爺可能姓張,依稀記得他們的孫子是個姓張的瘦小男孩,比我大兩歲,但是個頭很小,他的媽媽時常會燉一碗蝸牛做的補藥讓他吃得精光,如果不愿吃,就會厲聲說他再也長不大,永遠是個小矮人,當時就想他會不會是白雪公主的朋友。
莫奶奶家正對大門的小房間里,是一個地道的寵物間,養著許許多多小黃鴨,這對當時已經住進樓房的家庭來說,是非常罕見的。我已經記不清這些伸長脖子嘎嘎嘎的小家伙最后命運如何,但清晰地記得這間不足10平,又圈養這幾十只小黃鴨的房間里,放著一臺日夜輪播各種節目的21寸彩色電視機。
放暑假了,天氣炎熱,莫奶奶家的大門一到下午四五點就打開著,隨著她做飯時鍋碗瓢盆撞擊的丁當聲,還伴隨著彩電里傳出女歌唱家莞爾動聽的歌聲,相聲演員幽默風趣的語言逗得觀眾捧腹的大笑聲,還有伴隨童年整個暑假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讓我在那么小就學會了《千年等一回》,千年等一回,我無悔啊,雨心碎,風流淚哎,夢纏綿,情幽怨哎.....
才八九歲就會唱纏綿,幽怨,會不會早熟了一點哦……
我家也有一臺彩電,還是西湖牌的,好像挺自豪的樣子哎!家里的立式電扇和收音機也是這牌子,似乎像現在家電里的長虹,格力,LG.一買就是套裝的。這臺18寸的電視,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盡的色彩,最能影響我至今的是每天用它播放一個節目,叫《每日一歌》,地方臺用來點歌送祝福的,《瀟灑走一回》,《祝你平安》,《365個祝福》,歌名喜慶點的點播率奇高,現在想想那些屏幕頭上的祝福詞兒會不會有些壓根就是編導自己編的呀?流行歌曲聽的多了,我也能脫口哼唱幾首。
現在看到蔡國慶,葉倩文這幾位老歌唱家出現綜藝節目,腦袋里裝的依然是他們年輕時明亮的模樣,就算他們這代人白發蒼蒼,在我的心里他們依然是年輕的,而且永遠不會老去。
我家這臺電視有一個壞毛病,沒有遙控器,電視機下面有十個按鈕,這意味著,我只能看十個臺的節目,每次要換臺必須得跑到電視機跟前啪嗒啪嗒地按,奇葩的一次,10個按鍵下去,放的都是一個節目,小小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漸漸地,十個臺所能傳遞的信息量已經不能滿足我躁動而好奇的心了,于是一到晚飯時分,就把小凳子搬到隔壁莫奶奶家門口,一邊聽著小黃鴨的嘎嘎嘎,一邊使喚著遙控器。神奇的遙控器啊,我只要坐在門口按幾下,電視里的畫面就能乖乖自由切換,愛不釋手得一塌糊涂。
自然而然,家里那臺10個按鈕的被我冷落了。
莫奶奶自己做早點生意,蛋皮鮮蝦餛飩,芝麻豆沙湯圓,小籠包,推個小車,擺兩三張小桌子,到附近學校門口賣早點。每天早晨我都起得早早的,就為了去吃一碗蛋皮鮮蝦餛飩,雞蛋絲,香蔥,小蝦皮,鮮香無比,饞涎欲滴。莫奶奶的生意也好得很,兩三張小桌子已經不夠用了,邊上總站著排隊的大人和小孩子,好幾位大人手里握著家里帶來帶手柄的那種碗,就算坐不下也可以在邊上吃,不影響孩子早自習就行。
有一次,莫奶奶對我說,她家這臺21寸的遙控彩電是她兒子買的,讓她和爺爺在家看看電視,別再折騰早餐生意了,年紀大了,保重身體才第一。莫奶奶對兒子說,這臺電視機你買了,我都不知道該放在哪里,咱們老兩口早上起得早,晚上早早就躺下了,根本看不了幾回,后來,干脆讓它和小黃鴨作伴兒,兒子說了母親幾次后,也只好作罷。
我家和莫奶奶家住同一層,三樓。一樓的陳外婆吃過晚飯雷打不動的節目,就是上三樓來看電視。我家晚上沒人,就在莫奶奶家看,莫奶奶家要是晚上電視機休息,就來我家看18寸,大家一起說說笑笑,時不時地評論電視劇中女演員時髦的裝束,整個夜晚過得愉快溫馨,夜晚的星空悄悄地望著我們,常常不愿退去光芒。
后來,陳外婆的女兒從湖北工作回來,也給她添了一臺嶄新的彩色電視機。晚飯后,她的家里,也熱鬧了好長一段時間,當然也包括我時不時地蹭飯和串門兒了。
那時候的彩色電視機,不僅是經濟條件改善的象征,是人與人之間情感聯系的紐帶,是彼此心靈溝通的橋梁,不分長幼,不論資輩。
一臺彩色電視機,幾張小方凳,打開了鄰里之間友情開啟了心扉,評頭論足,家長里短,展開了一幅和諧美好的時光畫卷。
畫卷中的人物漸漸成長,離散,逝去,如今每家每戶都懸掛著液晶電視,節目豐富多變,光怪陸離,可我卻一個月難得觸碰一回遙控器。
一件微不足道的家電激起的無限追憶,你的回憶里會有些什么刻骨銘心的人與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