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很早就被啁啾的鳥叫聲叫醒,拉開窗簾,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迫不及待地出去晨跑,要好好清洗一下被霧霾折磨的肺部~ 回來時,主人已經準備好了早餐,端到院子的餐桌上。牛角包、沙拉、火腿、奶酪、水煮蛋、鮮榨橙汁、酸奶。。。豐盛到讓我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其實這似乎是荷蘭早餐的標配,于是放開肚子吃吃喝喝。
原本縮在角落里打盹的喵星人不知什么時候跳上桌子,開開心心過來蹭吃蹭喝,于是架起相機拍到手軟。坐在綠植鮮花環繞的庭院中,每一口都是享受。
吃罷早餐,向主人借了兩輛自行車,準備開始這一天的阿姆暴走之旅。荷蘭是世界上另一個自行車大國,到處都能看到騎車飛馳而過的年青人。同時,荷蘭又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一個國度,男性1米9,女性1米75,因此,房東的自行車對我們來說自然是太大太重,經過一番辛苦的調整后,好不容易騎上車,然而卻發現木有手剎。。。
有著“北方威尼斯”美譽之稱的阿姆斯特丹從地圖上看,就像一只東北向開口的巨大馬蹄,被100多條寬窄不一的運河以及令人驚異的上千座橋梁有條不紊地分割成整齊的街區,繁而不亂。我們騎著車,穿過河流,穿越一座座橋梁,來到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在火車站旁邊的碼頭上,我們登上了Canal Cruise的游船。毫無疑問,運河是阿姆斯特丹的靈魂,這是個地地道道依水而生的城市。對于水,荷蘭人總有種難以割舍的感情。當身體和心靈都蕩漾在運河之中的時候,感受到阿姆斯特丹的美便是它最真實,最本質的氣息。
呼吸著河面清爽的空氣,在解說的指引下透過通透的舷窗欣賞岸上的美景,真切的感受到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老式的建筑擁擠但整齊的排列著,似乎有的已經微微傾斜;各式裝扮精致的船屋??吭诎哆叄蚴澜绺鞯氐挠稳藗冋故局@座城市的靈動;目光順著運河穿過層層橋洞,那景致深邃而悠長。似乎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沒有根的城市,長久的浮在水上。經年累月的浸泡讓它銹跡斑斑,爬滿青苔,但略顯滄桑的它依然平和的喘著氣任憑時間流逝,不曾年輕,也不會老去。
中午時分,中央車站邊的大街上被熱鬧的人群填的滿滿當當,街邊的店面清一色全是荷蘭的特色紀念品商店。荷蘭著名風景名勝的明信片,手工繪制精美的木鞋,色彩斑斕的郁金香和風車模型,各種造型精致的代爾夫特藍瓷,當然也少不了各式各樣象征尼德蘭民族的橙色小玩意。路邊的餐館大同小異,為了招攬生意都打出畫著各種美食的大大招牌。我們也著實感覺到了肚子的饑餓,便隨意挑選了一家地中海裝修風格的餐館,本來對于食物沒有抱太大希望,沒想到烤豬肋排卻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超級美味~以至于戴先森從此以后都在不停念叨著豬肋排,我的耳朵都要生繭子了。。。
大快朵頤之后,真想像其他游客那樣坐在戶外喝杯咖啡,等著時間慢慢流過,可下午、晚上還有更繁重的行程,放棄其中的每一項都會使人遺憾不已,于是我們又匆匆騎上自行車,繼續暴走~
下午的第一站是辛格鮮花市場,這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花市,也是阿姆斯特丹最鮮艷最芬芳的地方之一。每天,商戶們用船把花花草草運到運河邊,使得整條河整條街都飄著香氣。在這里,可以看到各色各樣的鮮花、球莖、盆栽、干花、種子和一切與花有關的東西~
繼續沿著地圖騎行,經過喜力博物館和迦山鉆石工廠,我們來到了今天最重要的一個景區,這是阿姆斯特丹文化氣息最為濃郁的地方。在這個不大的廣場周圍密集地坐落著國立博物館、梵高美術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和皇家音樂廳。
在這個溫暖宜人的五月春日里,靠近國立博物館的長方形水池里三三兩兩的小朋友穿著背心短褲在水中嬉戲,草地上熱戀的情侶深情相擁。廣場正中矗立有一排巨大的字母,I amsterdam,一邊驚嘆于創造者的豐富想象力,一邊因為各地游客在字母中竄上跳下,爬來爬去的幽默姿勢而開懷大笑。雖然很多人已經年過不惑,但看到歡天喜地的孩子們盡情的攀爬其中,在未泯的童心驅使下也決定放下背包一試身手。于是(amsterdam)的身上便爬滿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齡,不同膚色的游人,正像這座寬容的城市每天接待著不計其數的游客一樣。
如果要把這幾座博物館細細參觀一遍,那一定得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國立博物館是荷蘭最大的博物館,以收藏荷蘭“黃金時代”的作品著稱。有倫勃朗、弗美爾、弗蘭斯·哈爾斯等巨匠的名畫,倫勃朗的《夜巡》被視為鎮館之寶。然而幾個小時的時間太匆匆,為了我心愛的梵高,只好忍痛放棄國立博物館。從博物館后門穿過,戀戀不舍地回頭望去,發現了博物館墻上這樣的一行字“Art is therapy”,溫暖的情緒便瞬間涌上了心頭。
從草坪穿過,廣場上梵高的畫作指引著我們輕松地來到美術館。梵高,這位美術史上的天才,只有他,才能吸引世界各地的崇拜者們來到他的家鄉,在美術館前排上兩個小時的隊,只為進入館中親眼目睹那些傳世的畫作。
Vincent Van Gogh,每當寫下這個名字的時候我都會激動不已,而此時此刻,站在《向日葵》、《烏鴉群飛的麥田》、《臥室》、《圣馬力海灘上的漁船》前,更是被一種巨大的幸福緊緊裹挾。梵高,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那奔放的,火焰般的筆觸,來自直覺或自發的行動,并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他寫給弟弟提奧的信,是一個藝術家寫出來的最動人的故事。大致還能想起他在信里用過的句子,“藍天烘托霞,一輛小馬車經過,河水也是藍的,橙色的河岸上長滿綠草,還有一群穿著亞麻衣服布罩衫、戴彩色帽的洗衣婦”。
8年,860幅油畫,1026張其他繪畫作品,800多封信件,
一切都終止于那個槍聲響起、黑鴉群飛的清晨,
一切又似乎從那個時候才剛剛開始。
124年后,我們在旅途中向你致敬。
親愛的梵高,你好。
從美術館里出來后,已經下午七點了,夕陽給美術館鍍上了一層奇異的金色。我們走進旁邊的皇家音樂廳,欣賞一個月前預定的那場音樂會。音樂會落下帷幕已是晚上十點,這一下午一晚上的藝術之旅將我們從之前嘈雜的生活中釋放了出來,體會到了生活原本的美好和安寧。
梵高曾說:在生活的另一面,我們將看到痛苦之存在的美麗理由,但我想說:在生活的另一面,我看到你,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