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就在山那頭,那山后炊煙裊裊楊柳依依的小山村里,曾經承載著孩子童年一整個童話世界。一支柔柔的翠柳,一支嘀嘀的口哨,甩出了孩子童年的幸福,吹出了孩子兒時的歡樂。那山后的一溝一壑,一草一木,一山一丘,也足以讓孩子在睡夢中都續著那童年似乎永無止境的歡樂。
? ? 時光縈然,冬去春來。當年的孩子搖身一變,已漸漸長大成人。那山后依舊炊煙裊裊楊柳依依的小山村,卻怎么也承載不了孩子長大的夢。終于有一天,對著夕陽,他指著遠方,說山后有他理想的他鄉。于是多少個黎明的夜里,曾經童真的孩子開始在那多少個不眠的夜里,望著漫天星辰的天空,幻想著山那頭,霓虹閃爍徹夜不眠的城市,該是多么的喧囂,多么的繁華,那樣的生活才是他今生所有的夢。
? ? 就在山那頭,炊煙裊裊依依楊柳下的茅草屋廚房里的母親,多少個日子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精心為孩子做出了多少用心煮出的美味幸福。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的長大成人,終于有一天,對著清晨的黎明,田間勞作的母親望著那一縷充滿希望的曙光,將一張慈祥的臉化作了黎明的天,她想照亮孩子的一整個世界。
? ? 可是今天,多少個歲月中熱淚盈盈,曾經的母親,在村頭盼望著孩子再次出現,出現在兒時她上學送他,放學在村頭接他,孩子一路歡蹦長大的那條以雜草叢生的小路。只是小路還是,當年孩子上學的那條蜿蜒曲折小路,小丘還是那高低錯落的小丘,只是多少個日子里,在小路盡頭的村口,苦苦等待的母親,卻再也等不到孩子放學歸來,那一聲親聲的呼喚“媽媽”熱心頭。
? ? 只是在小路盡頭的媽媽,今天偶爾會慧心一笑,守候多日的孩子,終于出現在了小路盡頭。可揉一揉老花了的眼,慈祥的母親多想把孩子看清楚一點。可再一晃眼那小路還是小路,只剩了一陣輕風,輕拂著枯黃的雜草,吹出了莎莎作響的孤獨,更吹單了風中那立著身軀的佝僂。只看那往日,一張慈祥的臉上,歲月的刻痕留下的那深深淺淺的魚尾紋里,只剩了兩行老淚。不知是風吹了雙眼,還是母親悔恨自己,悔恨她不該揉那雙眼,揉走等待多日出現在眼瞼內的孩子。
? ? 有一句話叫:“兒行千里,母擔萬憂。”
? ? 可是今日在城中的孩子,他說,媽媽我想,你,不遠。一個電話,我能聽得見你的聲音,你就在山那頭。但對于媽媽,就在山那頭,孩子我雖然能聽得見你的聲音,但你依然隔了萬水千山,是媽媽所永遠拉不近,永遠減不了的擔憂。
? ? 還有一句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 你總說著時間還長,不急不急,的確時間還長,不急不急。因為一旦那走了的,就是你千年萬年再也等不來的一個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