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用微信了,也沒有用微博。我猜你一定過得很好吧,因為想說話的人就在身邊。
一、
小M是個挺熱愛朋友圈的人,兩天至少一條朋友圈吧,當然比不上朋友圈深度著迷者,可每天也花了挺多時間在關注著朋友圈里的事情,自稱自己不出門就已經了解了所有的八卦。
“你今天去的地方好像很好玩誒,都不帶我玩!”
“咱不是說好下次就約的嗎!”
“那說好了的,下次說約就約!”
實際上,這種對話已經在朋友圈里發生了幾百次。彼此都知道,下次的下次就是沒有,大家都不說約定的時間地點,彼此心照不宣。這就是最堅固的“朋友圈關系”。
小M深深熱愛著這種關系,熱愛著朋友圈。它掩蓋了面對面寒暄的虛假,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小M喜歡在用餐前給菜拍張美美的照片,餐桌上的人都是這樣的,約定俗成,大家也不多說一句話,只是互相評價對方的照片拍的如何,“誒,你這張照片拍得好看,發給我,我要發朋友圈。”
小M在發美食圖的時候要配字“唯有美食不可辜負”,再過幾天要發“最近胖了好多,要減肥了”。大家默默點贊。
小M某天發現,有些人是不用朋友圈的,感嘆,他們是怎么活下去的...為了突破一下自己,她把朋友圈功能停用了。(聽上去好像很作死的樣子)
二、
停用朋友圈的第一天,沒有發生什么事...
停用朋友圈的第二天,朋友們來問小M發生了什么事,怎么都不給自己點贊了...
停用朋友圈的第三天,小M偶爾點進關注著的人的頭像,去窺探Ta的朋友圈。
停用朋友圈的第N天,世界還是一樣的。
三、
“我本以為,少了朋友圈,我就會少了很多的社交娛樂生活。
可事實卻告訴了我,每天少看一些朋友圈生活,自己可以將更多的重心放在現實生活中。
發朋友圈,傾訴欲得到了滿足。看朋友圈,窺私欲得到了滿足。停用朋友圈,生活得到了滿足。
有些話,有些圖片,我可以直接發送給我想分享的人。
我想了解別人的生活,我可以直接去詢問Ta過得怎么樣。
我不發朋友圈了,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我過得很好,希望你們也是。”
四、
小M漸漸意識到“斷 舍 離”帶來的良好的用戶體驗。
她開始每天刪除一些訂閱號,每天刪除一些音樂,每天丟掉一些雜物。
留下來的人、事、物,她都珍惜萬分。
大家都說,小M在朋友圈出走了,你們找到她了嗎。
小M說:“我找到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