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居家隔離的日子里,我除了保持常規的閱讀和運動的習慣和正常飲食作息外,做的就是自省,身心整合或者說是保持覺察和思考?,F將我的思路,記錄和整理如下:
【連接】
很多東西都是一體兩面的,是連接著的,比如說,一枚硬幣,正面和反面都是它,你沒辦法將它分離開來。
例如說呼吸,它在瑜伽里象征著一種連接。它通過氣體的進出連接身體和外界,同時也連接著自己的意識/心和身體。
后者比較好理解,通過呼吸讓意識變得純粹而更易察覺,靜下來,你便會發現身體仿佛更“聽話”了,更能夠受到“控制”了,或者說,身心更為合一,不再心猿意馬。
而它的本質,在瑜伽經里稱為“生命的能量”。怎么理解呢,我們來簡單思索一下,當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ta第一件事便是吸一口氣,向內。
甚至沒有生產經驗的同學,可以在影視作品里看到一個孩子生下來沒有正常的啼哭,以宣告ta的來臨;那么護士便會想盡辦法讓ta哭出來,甚至打屁股。ta終于哭了,但哭的前提是,它吸進了一口氣。
伴隨著生命形式的始終,是無數個呼與吸的交換,而吸與呼與吸之間的空白又與生命能量的概念與精髓更進了一步。
當這個嬰兒經過數次的呼吸歷程,最終要離開世界時,ta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什么呢?是吐出,或者說,呼出一口氣,也是俗話里說的咽氣。
故我們能看到呼吸的必要性,它貫穿我們生命的始終,且不曾停歇,即一種生命的能量。
那探討一下它的重要性吧,其實也很好理解和察覺,只是我們沒有去思考這樣一種常規又不必提的生命體驗,畢竟我們生來就會呼吸,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它,而且干的很好。
當我們身體處于緊張狀態時,例如,當我們要上臺當眾演講,或是參加某項比賽,觀察一下自己,那個時候我們是不是會有氣促或呼吸不上來,伴隨著脖頸肌肉的僵硬甚至手心冒汗,想上廁所等行為。
當我們生氣時,容易用到一個字“悶”,生悶氣,怎么來的呢,這個氣吸進來沒有呼出去,悶在胸口了,甚至會心臟疼、頭疼;若是我們沒有良好和適當的處理,這個氣撒出去了,雖然看不見它的能量,但往往會因不同的形式感覺到它的存在。
所以學會觀察,調整自己的呼吸狀態在生活里,甚至整個生命歷程中格外重要。之后我會整理出自己學到并實踐的一些調整呼吸的方法與模式。
這里談回來,我們再理解一下呼吸的前者部分——它通過氣體的進出連接身體和外界,其實某種程度上,剛剛有所涉及。但我想起另一件事情,也可以說是和這次疫情有相關性的一件事。
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對于夏天和冬天,我都不愛開空調的行為,感覺奇怪。那其實這個地方,正是我所想講的呼吸的連接性,除自身內外,還有一層自身和外界的連接。
身體,某種程度上對于我們來說,好像是一所房子,里面裝著看不到(看不透)的思想或者說能看到(能看透)的五臟六腑等等。那么以房子來舉例,房子內我們呼吸的是空氣,那么房子外呢?
一樣也是空氣,我們能阻斷或者說大面積更新它們嗎?答案是否定的。它們是連接在一起的,甚至就是一體被物理分割在了室內室外,但是它還是流通著的。
故,如果在夏天,我開空調,壓縮機制冷讓溫度低的空氣進入室內,溫度高的空氣排到室外。在室內時,我們活動感到舒適,難道我們不需要出門嗎?出去房子后,還是會感覺到熱,并且排出的溫度較高的氣體以及其他有害物質會讓這個大環境變得越來越熱。
這也正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其中一個影響因素,那它更進化地影響到生態平衡,例如生活在寒冷地區的動物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食物等等。
那么這次的疫情也是,從研究來看病毒大部分是通過呼吸傳染的,那么我們可以全部將自己封閉在室內,不出去嗎?甚至禁閉房屋和窗戶嗎?做不到,因為我們需要賴以生存的新鮮氧氣。
開空調這件事情,也是人們習以為常,認為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其實它背后,也是連接著許多的。所以,毋以惡小而為之,毋以善小而不為。這個行為是客觀的,但我們影響到了其他生物或是外界,便需要改善。
我們可以更少使用一些空調,以更合理的方式降溫,讓自身舒適,也不影響到其他。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這樣做了,更愛惜環境,養成環保的習慣,甚至將善念貫穿在一言一行里了,“我們”——內外,動植物,整體才能自然而然地可持續發展。
【思維】
我知道
身邊不少朋友封號了
也知道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
如果如此 察覺 洞見都抹殺了
哪來什么定見和真實的安穩
如果說漠視不幫助人是一種 “助人”
那么知情而不(讓)報 更是一種“助人”
這樣做的結果,我看到的是一部分安逸也有一部分的動蕩,一樣有人尋短見,鬧事情,或者言論不堪。
我想這是因為“參與感”和“互動感”被忽視和蒙蔽,正因為每個人每個生命都是社會乃至世界中的一員,正因為每一個個體才組成了一個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世界,那倘若一味的一言以蔽之,這樣的二八定律持續下去真的是完善和流動的嗎?
我想不論是認識,了解和面對自己,還是自己與外界的關系上,都需要較為全面和客觀看待與洞見,而采取一切手段的蒙蔽讓一雙雙眼睛宛如生活在黑夜里。每個人檢視并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任,加之群力群策,我們生活的大環境會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也會有更多的合適向善的發展方式。
【中醫】
在中醫西醫的治療方法的采用上,本質不是時間的差異,而是我們對他們的看法決定了我們對待他們的態度,即不是指我們現在去找中醫號脈抓藥,這樣子的行為,是一種發展和時間上的倒退,而是它一直就在那里,而我們的思維角度變化成了以西方解剖學的眼光去審視更高維度的中醫思考模式。
當然無法理解并合理成常規行為,進而覺得中醫不適合當代健康發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西醫將人分為部分并講究療效的快準狠的實驗方法論。
且不談兩種醫治方式產生的費用和副作用以及對環境的傷害,中醫不僅僅是可以治療已經能夠見到的癥狀或病灶,更甚者能治未病之病,即在生病的時間性上,它更為超前,能夠防治可能會出現的疾病。
能夠借助多種治病的思維模式,或是不同的治療儀器和手段,辯證地允許和采納建議,醫學發展的潛力會不會更多元化;患者也能更全面的了解自身,結合來看,病癥是否療愈地更通暢,社會整體也更協同一些。
【兩次沙龍活動帶給我的思考禮物】
一次正念主題的沙龍讓我學會“轉向思考 ”
既然疫情當前,居家隔離已是事實和常態
那反過來 它帶給我們什么禮物呢?
隔離是另一種團聚 與自我;與親友
①雖然我不能出門,但是我有了更多在家呆的時間,②平時被迫的忙碌也變得現在有更多的主動的時間去學習探索,③和親友的團聚更為緊密,關心程度更凸顯,不被空間和形式困擾影響,④洞見生命的本質,看清對于自己來說,什么更為重要,等等。我是如此思考,群策群力,應該有更豐富和不同維度的價值。
一次主題為生死觀的沙龍 讓我想起面對恐懼的方法
當時我們從害怕死亡追溯原因,有的人是覺得沒有活好不甘心,有的是有太多貪婪放不下···而死亡這個話題本身挺讓人恐懼的,其原因是“未知”,我們談論它本身的時間和次數和頻率都很少。
比如說小時候,身邊有親友的死亡,大人是不會過多的讓我們參與其中,這神秘又莊嚴的未知讓我們感到驚奇。我小時候就是一個又怕黑,又怕遇到死亡這樣未知的事情的一個女孩子。
但是當我爺爺去世時,我一路送他至最后的最后,要看他幻化成虛煙飄渺,身邊盡是黑暗,棺槨與各種未知,我絲毫不感到害怕,因為那時我心里只有我的爺爺,只有愛,我愛我的爺爺??謶郑匀徊辉谠捪?。
疫情紛飛的當下,這是一場關于人性的考試,只有我們攜手才可以彼此讓愛流通。
山河異域 日月同川
攜愛同在
守得 云開 見月明
最好的未來
劉若英;喬木楠 - 歌曲合輯
「后記」
3月12日 植樹節
植物性 人體也是具有的
例如 植物 光合作用;人體 新陳代謝
都是內與外的呼吸/能量交換
今天你植樹了嗎?
沒有的話
在心里種一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