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尊重與希望》筆記
內容摘要:從夢想到現實,朝向目標的承諾
引導當事人形塑良好構成目標所帶出的另一個意義:咨詢師無法替代當事人練習或學習如何改變,或替當事人走他該走的人生,所以咨詢師是一個開發當事人目標與資源的專家,但應協助當事人成為他生命的專家。也就是說,SFBT不像傳統的咨詢派別,不以咨詢師的專業知識為素材,咨詢師只是一位輔佐者。咨詢師所能看到自身角色的意義與限制,往往更能看到自己可集中火力協助當事人之處-當事人更能自我決定地自助之。
為了使當事人真正能朝向自己設定的目標前進,在持續對話的過程中,提升當事人朝向目標前進的“承諾”,也是很重要的。伯格提出引發當事人對目標有所承諾的一些其他原則包括:1.咨詢師需具備使用“要……”(而非“不要……”)的語言習慣,并引導當事人也如此使用;2.尊重與運用當事人的語言,并讓當事人知道你從他的話中聽到了他的可望與在乎之處;3.在每個短款處,以當事人的語言清楚地重述當事人的目標,冰災特定目標上,與當事人重復確認;4.多詢問當事人所有相關的行動細節,以提高行動意愿(如:要“如何”進行,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