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關于寫作的主題,看過第一遍的時候有種被顛覆的感覺,自己原來是因為認知偏差才一直離愿望很遠很遠。原來以為自己天生不是那塊料,所以很多事情根本就做不成,所以根本沒想著去做。事實是沒有人天生就是那塊料,但卻有人相信自己會成為那快料,差距就在這里。就此明白了我也應該這樣想,這才是客觀而又符合實際的想法,即使現在還不行,但相信自己能行并向行的方向努力,正因為相信,因為做了才獲得了成功。根本的差異在于思考方法的差異。看到笑友們的精彩留言,好羨慕呀,發現他們走得好快,認真學習,努力踐行,文字能力思考能力已經很高了。心生羨慕的同時,慚愧自己曾經的不努力。這次對懂了道理就要踐行有了更深的認識。
今天回頭再看周一的文章,又看到很多周一沒看到的精彩。老師這篇文章直指問題關鍵,非常精準。首先老師懂得我們多數人的苦,老師看到了我們擁有著不甘平庸的心。其次指出我們根本的問題是像碌碌無為的人一樣思考。指出‘不是因為最終不是普通人了才想的不一樣。恰恰反過來因為從一開始就想的不一樣,才后來變得不普通的,大多數人都是從普通起步的,從一文不名起步的。顛覆了我們慣性思維方式,我真奇怪這么明白的道理這么多年怎么都被我搞反了呢?沒有分析辨別能力真是太可怕了。第三,老師強調要讓自己隨時活在未來,用未來的自己和現在成功的人比,給自己動力。最后老師幫我們分析如何才能有效行動,最重要的是要做起來,而且要做很長很長時間。還告訴我們寫作的終極技巧是寫對別人有用的東西。光想不做不行,先寫起來,不管自己現在水平再low,只要寫起來學習力、思考力、分析力、溝通力都會有所提升,就會越寫越好,但這是一個長期的功課。所寫的內容要對別人有用,這是文章的價值也是我們自身的價值所在。有價值才會有需求,才能取得相應的回報。
慶幸遇到這么好的老師,一針見血對癥下藥,我的懶惰和恐懼已經無所遁形了,再沒有借口不努力了,當自己再遲疑彷徨的時候就提醒自己要活在未來,告誡自己人們都是從一文不名起步的。
警句摘抄:
你的沮喪并非來自于你是個普通人,而是盡管你有著不同凡響的愿望,?卻時時刻刻像那些終究碌碌無為的人一樣思考。
首先不是因為最終不是普通人了才想的不一樣,其次,恰恰是反過來,正因為從一開始就想的不一樣,才后來變成不普通的,最后更為重要的是,在起點上面絕大多數人都只能是普通人。
想法上的不同最終落實成現實的不同,?是需要時間才能釀出來的,并且常常需要比大多數人想象得更長的時間--因為最終的差異常常是天壤之別。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我們每個人所存在的世界,都基于我們各自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于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自己真正所身處的世界,其實是相當主觀的。所謂的想法,其實可以理解為思考的方法,很多人之所以不行,實際原因只不過是因為不僅沒有思考的方法,甚至連思考都沒有。
沒有執行的想法只不過是幻覺
你有遠大理想,那么你要跟現在已經成功的人比的,不是你的現在和他的現在,是你的遠大理想實現后的你和他的現在。
現在的你怎么可能還沒怎么樣呢,一開口就有雷鳴掌聲,一動筆就有滾滾財源?你現在當然跟我們所有普通人一樣,開口說話無人聽,動手寫字無人理采,正所謂人微言輕。可那又怎樣呢?誰不是從一文不名開始的?誰沒有個不堪回首的過去?又誰從一開始就站在山巔上?
你已經反復讀過的、想過的活在未來,真的不應該僅僅是一句激動一下就忘了的口號,而是每時每刻都要反復提醒自己的觀念,你最終所有的不普通,都來自于這里,--你剛剛體會到了,我們所有人都一樣的:‘一不小心就活在當下了’,一不小心就忘記了那個應該活在未來的你應該怎么想事兒、怎么做事兒了
持續寫作很可能是鍛煉學習能力、鍛煉思考能力、鍛煉分析能力、鍛煉溝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那我們如何開始呢?還是那句話,這個問題沒必要問直接開始就是了
寫對別人有用的東西,這是寫作的終極技巧。
順著這個思路走下去,對自己的提問就會逐步細化深入:
1、我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沒有用呢?
2、我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用的話,有多大的用處那?如何做到最有用?
3、我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用的話,對多少人有用呢?如何做到對更多人有用?
4、我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用的話,在多長的時段里對別人有用呢?我如何做才能讓那個時段更長一些呢?
5、我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用的話,如何才能優雅的讓人們恰當的回饋我呢?
寫吧,只要真寫就只能真思考,今天的你無論多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的你不差,未來的你為什么不差呢,因為曾經的你不怕自己不差,不管多差也要硬著頭皮實踐,久而久之,你就撞見了未來的那個一點都不差的你。‘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