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代人在體質(zhì)上變成了人,
而在某些行為上,跟禽獸沒有太大區(qū)別。
所以今天到將來,我們的禮儀如果跟不上的話,
我們就依然處在“半人時代”。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很多人不愁吃穿,
卻毫不懂禮。
自己家搞得干凈,到了外面則亂吐亂扔。
社會上的所有人如果連禮都沒有,就成了動物世界,
我們的混凝土城市就成了原始森林,
我們的廣場就成了非洲大草原,
每到春天都會有好戲上演。
?
泱泱華夏文明古國,中國自古以禮樂文明馳名天下,
素有“禮儀之邦”之稱。
先秦時代,就已建立了完備的禮儀,
至周朝“制禮作樂”而趨于完善,
這里不評價抬杠何為完善。
只是時代的變遷,禮儀早已面目全非,
禮儀之邦早名不副實,禮崩樂壞想來更合適。
失去和改變都沒關系,只是在失傳之后,
卻一直沒有重建,重建后卻遲遲不能健全。
文明傳承早不知被丟到太平洋還是大西洋了!
只有當日、韓國拿著我國的傳統(tǒng)進行非遺申請時,
我們才猶如當頭棒喝,想到珍貴,
然不過幾日又拋之腦后。
?
禮儀,是人的歷史發(fā)展積淀下來的文化,
它以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
在人際交往中,禮儀展現(xiàn)個人的教養(yǎng)、風度和魅力,
體現(xiàn)個人對社會的認知、學識、修養(yǎng)和價值,
所謂首因效應也正是這個道理。
史學大家錢穆先生說,“禮是中國文化的核心”,
所以禮儀體現(xiàn)細節(jié),細節(jié)體現(xiàn)素質(zhì),
不學禮,無以立。
?
或許你會覺得繁文縟節(jié)浪費時間,
但是其實正相反;
有了這些約定俗成的正式禮儀后,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反而會更容易;
少了更多的揣測與心機,
少了亂七八糟的敷衍與客套;
禮畢你我相談正事,反而省了時間。
日本的跪拜禮和鞠躬禮都學自中國并傳承到現(xiàn)在,
而日本現(xiàn)在是發(fā)達國家。
?
我不是古人,也不復古,
只在文學作品、影視劇中見過古人之禮。
對于我這種情商低、又害怕社交的人來說
我很羨慕古人。
按照固定儀式去做就行了,
不管是三姑六婆還是七叔八姨,
不管是遇見領導還是會面客人,
拱個手作個揖,
優(yōu)雅而不是體面,禮貌周全又不尷尬。
作揖,是中國古人見面行禮形式,
比外國人的握手更衛(wèi)生、自在,
這個禮儀大概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卻被幾百年歷史的西方握手禮取代了。
?
尷尬只是小事。
沒有一套規(guī)范的禮儀制度,
對人的思想品德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
單純的思想品德課遠遠不夠,如同看漫畫書一樣。
近期發(fā)生的各種負面新聞,
尤其跟年輕人有關的,讓人痛心疾首,
那些事有辱耳目,不必再提。
少年不知禮不成體統(tǒng),成年不知禮沒有規(guī)矩,
所以會有那么多青少年犯罪,那么多成年人腐敗。
為未來考慮,
以人民的名義提出建議,
樹立通俗禮儀制度教學,立德、學禮、樹人。
取古今禮儀中精華,去時代陋習中糟粕
權且這樣,在這里先給大家一個拱手禮了
失去了今天,不算失敗,還有明天;
失去了金錢,不算失敗,還可以再賺;
若失去了文明,將是徹底的失敗,
因為已經(jīng)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希望我們能重視禮儀、國家能重建禮儀,
讓“禮儀之邦”名副其實,不在尷尬。
編輯:盧仙 阿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