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恭帝趙顯(薩迦高僧合尊)后事補遺

相關文章:薩迦寺里尋帝蹤

上一篇《薩迦寺里尋帝蹤》 發出后,有人問我趙顯因言獲罪的那首詩,究竟有什么瑕疵,被人抓住痛腳。今天我們干脆就來把趙顯身上,這兩條老梗一起扒了。先說“詩文賈禍”,再說說誰才是元順帝的親爹。

宋恭帝御容,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百度說是真的就是真的吧!

趙顯這首詩,最早見于恕中無慍禪師所著《山庵雜錄》。無慍禪師是元明相交時期的遁世學者,對于元朝事務的記載,年代間隔不遠,歷來被學者所重。

書中對趙顯的記載如下:“瀛國公為僧后,至英宗朝,適興吟詩,云‘寄語林和靖,梅開幾度花?黃金臺上客,無復得還家’。諜者以其意在諷動江南人心,聞之于上,收斬之。既而上悔,出內帑黃金,詔江南善書僧儒,集燕京,書大藏經云。”

無慍禪師對趙顯人生經歷的記述,與《佛祖歷代通載》的說法基本相符,可以認為記載為實。至于詩文賈禍由“諜者”上奏之類,應該是作者的推斷,畢竟無慍禪師處江湖之遠,并不能得到朝廷的第一手資料。

同時期文學家、史學家陶宗儀在所著《南村輟耕錄》里也記載了這首詩,但詩文稍有不同。“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合下客,應是不歸來。”其后,作者引注“此宋幼主在京師所作也:始終二十字,含蓄無限凄戚意思,讀之而不興感者幾希”!

清初筆記《宋稗類鈔》在涉及此事時,所錄的詩文與《南村輟耕錄》全同,但另附一段說明:

“少帝在燕京,凄涼無賴,時,汪水云以黃冠放還,少帝作詩送之”。云云。

縱觀此詩,有兩處可能被人口實,其一、“黃金臺”的典故;其二、“林和靖”所指。

黃金臺據考證為春秋戰國時期燕昭王,有感于“千金買骨”的故事,高筑“黃金臺"以招賢納士,以致名將樂毅、劇辛先后投奔燕國。其遺址位于河北定興,但燕京城東也有一處號稱“黃金臺”的遺址。

金臺夕照碑銘拓片——圖片來源網絡

據明人蔣一葵:《長安客話》“皇都雜記”記載:“都城黃金臺,出朝陽門循壕而南,至東南角,巋然一土阜是也。日薄魄磁,茫茫落落,吊古之士,登斯合者,輒低回騰顧,有千秋靈氣之想。京師八景有曰‘金臺夕照’即此”。同條又云:“臺故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上以延天下士,后人因以名臺”。

作為曾在大都居住的趙顯,詩中“黃金臺下客”可以理解為大都的代稱,并自以為“客”。不過要是人人都這么理解,那就不會出事了。這世界上有一種很另類的生物名叫“小人”,是屬于那種唯恐天下不亂的。在他們眼里,你趙顯作為前朝皇帝,詩文里寫上“黃金臺下客”,這是要效法燕昭王呀,你還招賢納士,你想干啥?!

另一個關鍵點是林和靖,林和靖本名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后人稱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的隱士。

這位自帶著“神之蔑視”光環的大神,幾乎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觸,在西湖孤山隱居時,號稱“梅妻鶴子鹿家人”。

縱觀林和靖的詩文,說好聽點叫清冷幽靜,閑淡渾遠,俗點說就一個字,“冷”!雖然有點冷,但詩品是極高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聯,號稱詠梅詩中的逸品。注意呀,比神品還牛!

林和靖詠梅圖——來源網絡

趙顯寺中“寄語林和靖”一句,可以認為是對杭州的懷念,不過作為一個前朝皇帝,你老懷念故國,那這事兒就有點不好辦了。

我們老說沒文化真可怕,其實有文化也可怕,沒事兒老瞎琢磨。還是人家劉禪想得明白,我就高興,我就不思蜀,咋地吧!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按照元末筆記的引注,“此宋幼主在京師所作也”。也就是說,當時趙顯還沒去上都、甘肅“宜居”,更談不上去薩迦學佛了。

等到他因詩被殺時,已經過去了幾十年,趙顯已經從一個少年變成了垂垂老者。所謂,“詩文賈禍”根本就是文人的臆斷,要想賈禍,趙顯墳頭早就長滿大樹了,還用等著老了再殺?!

說實話,蒙古人雖然殺人如麻,但“文字獄”還真沒怎么干過。大概是因為懂漢文的少,個別幾個懂漢字的想要弄明白詩文中,那些拐彎抹角的隱喻還真有點費勁。

元曲能夠在元朝如此繁盛,也算有賴于此,要不然誰敢寫戲呀!寫著寫著腦袋沒了。這一點他們不如滿族,滿族倒是把漢文學的一溜透,文字獄也跟割韭菜似的。

南宋詩人汪元量(字水云)長期陪伴少帝左右,那首疑似導致趙顯殞命的詩作,便是二人別離時,趙顯贈與他的。

他曾有詩揭露元朝的橫征暴斂,“云棧遙遙馬不前,風吹紅樹帶青煙。城因兵破慳歌舞,民為官差失井田。巖谷收羅追獵戶,江湖刻剝及漁船。酒邊父老猶能說,五十年前好四川。”

這首詩寫的比趙顯那首可直白多了,但他可是啥事也沒有,沒病沒災的一直活到死。就連有些明清文人,也認為“詩文賈禍”似乎有點牽強,但他們覺得,趙顯身上肯定得有點別的事。

于是,別的事兒就來了,也不知道這彎兒咋拐的,他就成了元順帝的親爹了,這就是他身上的另外一條老梗。

首先得說說這個元順帝,順帝之名是明朝朱皇帝給上的尊號,大概是表揚他在明軍進攻大都時,挺順溜的就去北方放馬去了。順帝本名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蒙語意為“鐵鍋”。這就能看出,鐵鍋在蒙古人心中是個挺重要的東東。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順帝是死后明朝尊的,惠宗的廟號也是死后尊的,這兩名字“鐵鍋皇帝”自己都不知道。他生前,朝野稱其為“至正帝”“庚申帝”。“至正”是他的年號,沒什么好說的,“庚申帝”是他出生那年的紀年(公元1320年),這點很重要,我們以后還要用到。

關于給順帝找爹這件事,當然不可能見諸《元史》,所有的記述都是文士筆記。其中,最早的是元末明初隱士權衡的《庚申外史》。

書中是這么記載的:“國初,宋江南歸附時,瀛國公幼君也,入都,自愿為僧白塔寺中,號合尊大師。已而奉詔居甘州(甘肅張掖)山寺。有趙王者,因嬉游至其寺,憐國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與之。延佑七年(1320)年,女子有妊,四月十六夜,生一男子。

明宗適自北方來,早行,見其寺上有龍文五采氣,即物色得之,乃瀛國公所居室也。因問:“之子所居,得無有重寶乎?瀛國公曰:“無有。”固問之,則曰:“今早五更后,舍下生一男子耳。”明宗大喜,因求為子,并其母載以歸。”

我先不說這條記載中別的問題,延佑七年(1320年),孛兒只斤·和世?(元明宗,順帝他真爹)年紀剛滿弱冠,而趙顯已經年滿五十。身為元朝皇子,年紀輕輕見到一個老僧便管人家要兒子,是不是精神有點不正常?!

隨后在《庚申外史》的基礎上,各種幻化愈演愈烈。回回女子變成了察合臺汗國的貴族(也就是元順帝的正牌老媽),趙顯變成了忽必烈的乘龍快婿。

甚至明永樂年間,還有一個占星師寫了這么一段,忽必烈偶發一夢,見金龍纏繞殿柱。明日,瀛國公來朝,正好站在那根柱前。元帝心里不爽,要殺趙顯。趙顯苦求,最終出家得脫。行至甘肅,周王(即以后的元明宗)看上了瀛國公的老婆,“愛而納之,末幾生妥懽帖睦爾,明為遺腹也。”這故事編到這兒,基本上算是說圓了。

之后明清文士談及此事時,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凡是參與修正史的學者都反對這一觀點,而民間士人則堅定的認為趙顯就是“鐵鍋皇帝”的親爹。到了民國爭論依舊在繼續,就連王國維這樣的大家都參與到其中,不過似乎他也認為是趙顯的遺腹子。

說實話作為一個漢族人,我心里也希望這是真的,這樣的話威名赫赫的蒙古黃金家族就被漢人混血了,想想都覺得很牛逼。可惜呀,不是就是不是,別老干不過,就在人種上弄你。

MOT供圖

我們先來看看,“鐵鍋皇帝”正牌老爸孛兒只斤·和世?(周王 元明宗)的經歷。延佑初年,和世?與時任皇帝元仁宗關系極為緊張,延佑三年(1316 年),和世?出巡西北,走到延安干脆舉兵造反。

但叛亂不久便被平息,和世?無奈西逃,一行人“于雷雨盈滿之際,盤桓屯難,草行露宿”,穿過大漠到達金山(阿爾泰山)的察合臺汗國。此后十余年間,他一直生活在北疆,直到1329年才得以東返。

如果說,1316年(延佑三年)和世?與趙顯在河西相遇,搶了他的老婆帶去北疆。那這個“遺腹子”四年后(1320年)才出生,莫非“鐵鍋皇帝”是哪吒?

如果和世?是在1329年東返時,路過河西納了趙顯的老婆,可趙顯1323年5月就被賜死,想見都見不著了。另外,和世?的老二(孛兒只斤·懿璘質班、元寧宗)是1326出生的,“鐵鍋皇帝”的這老大是怎么算出來的?!

我覺得這道數學題不算復雜,大家就別鬧了。“鐵鍋皇帝”該是蒙古族就是蒙古族,別沒事就給找個漢族爹。

趙顯確實有一個兒子,但肯定不是“鐵鍋”,他的兒子名叫趙完普,這點《元史·順帝本紀》是有記載的:“〔至正十二年(1352年)〕五月,監察御史徹徹帖木兒等言:‘河南諸處群盜,輒引亡宋故號以為口實。宜以瀛國公子和尚趙完普及親屬徒沙州安置,禁勿與人交通’”。另有記:“〔至正十三年(1353年)十二月〕癸丑,脫脫請以趙完普家產田地,賜知樞密院事桑哥失里。”

MOT供圖

不過實話實說,大家似乎都有類似的癖好。我在內蒙生活期間,就曾聽說朱棣有個蒙古媽。

據說,明軍占據大都后,朱皇帝閑著沒事兒在皇宮瞎轉悠,結果發現了一個“鐵鍋皇帝”沒帶走的后妃,就把她收。不成想,這個后妃已經胎珠暗結,生了個娃名叫朱棣。

故事的最后,還信誓旦旦的說,“靖難之役”時,為啥蒙古朵顏三衛這么幫忙呀!朱棣是我們黃金家族的后裔,懂了吧!

呃!好吧!朱棣是1360年生的,朱皇帝在皇宮轉悠是在1368年,生娃這事兒,不帶往回倒著算的好嗎?!

漢族、蒙古族都是偉大的民族,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都曾牛逼到沒朋友的地步。雖然歷史上曾經有過血海深仇,不過那都過去了,現在祥和的生活在一起,這不是挺好嘛!至少,我作為一個有蒙古族血統的漢族人,在內蒙生活時,沒覺得自己是個異類。


參考書目:

《南宋少帝趙顯遺事考辨》王堯;

《瀛國公史事再考_兼與王堯_南宋少帝趙顯遺事考辨_一文商榷》李勤璞;

《南宋少帝趙顯遺事》程亦軍;

《元順帝為宋裔考》魏青铓;

《元順帝非宋恭帝之子考辨》任崇岳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321評論 6 54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559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442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835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581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22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31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96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39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74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91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04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89評論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96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24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2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54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