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公司的CI做的如何?” “CI?哦,你說的是這個VI手冊吧!” 隨后一本記錄著“視覺識別系統”的厚重大冊子便攤開在眼前。以上的場景屢見不鮮,在一些單位的很多人都認為CI就是VI,而VI就是一本為了面子而設計的冊子而已。而企劃部就是負責設計冊子的部門,把公司LOGO的應用場景往冊子里一排版,工作就“簡單輕松”的完成了。
真的是這樣嗎?很顯然這里面存在著認知的偏見和不小的誤解。CI企劃管理是企劃工作的職能之一。對于一家完全新成立的公司和一家已經成立多年的公司,CI企劃管理的工作方法和目標是不同的。對于前者,CI工作的重點和目標主要是搭建和培養;對于后者。CI工作的重點和目標主要是完善和維護。下面我們先站在新公司的角度,先來了解一下CI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CIS,英文全稱為Corporate?Identity?System,中文可譯為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系統以企業經營理念為核心,是企業對內對外管理行為的體現。CI系統的載體一般是CI手冊,這本手冊可以看做是闡述企業CI戰略基本觀點與具體作業規范的指導書。通過這本指導書,我們企業可以參照手冊中的規劃來檢查自己的管理體系。CI有三部分組成MI、BI、VI。所以,上面我們提到的VI手冊只是CI系統的一部分而已。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什么是MI、BI、VI。
MI,英文全稱為Mind?Identity。直譯為理念識別。實際上指的是企業經營的指導思想。主要屬于思想意識和企業文化意識形態的范疇。在MI里,我們需要清楚的確定和描述出企業對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的經營目標、經營思想、營銷方式和營銷形態,包括:企業精神、經營宗旨、經營方針、市場定位、產業構成、組織體制、社會責任和發展規劃等?,F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企業的理念,并把它放在與技術革新同樣重要的地位上。強大的企業理念,可以引發、調動企業員工的責任心,并約束規范企業員工的行為。簡單的來說,MI詳細的解讀著企業的價值觀。
BI,英文全稱為Behavior?identity。直譯為行為識別。指的是以公司的MI為基本出發點而建立的企業內部協調和對外交往中應有一種規范性準則。對內這種準則包括完善的組織制度、管理規范、員工教育(含服務態度、服務技巧、禮貌用語和工作態度等)、員工行為規范及福利制度;對外這種準則的目的是贏得社會公眾的認同,其中包含公關活動、促銷活動、產品銷售活動、廣告宣傳、市場調查、社會事件、公益文化活動。讓企業的宗旨、企業精神及形象設計滲入到生活領域中去,讓公眾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體味到企業的關懷,從而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從中我們可以發現,BI其實也是可“視”的,并且實實在在的就進行在公司的發展中。我們制定的組織制度文件、管理規范,員工對企業制度的執行;我們對市場、社會進行的各項活動都是企業BI的一部分。
VI,英文全稱為Visual?Identity。譯為視覺識別。VI主要是指將企業的一切可視事物進行統一的視覺表現,各種視覺設計要素在各應用項目上的組合關系一經確定,就應嚴格地固定下來,以形成統一性,達到表轉化、專有化。VI是企業CIS中最直觀且最具感染力的部分。可分為兩大主要方面:一是基礎系統,包括企業標志、標準字(專用字體、標準字體、指定字體)、標準色、標志和標準字的組合;二是應用系統,包括辦公用品、企業外部建筑環境、企業內部建筑環境、交通工具、服裝服飾、廣告媒體、產品包裝、公務禮品、陳列展示、印刷品。通常情況下,應用系統不會一開始就全面設計,有些部分如公務禮品、產品包裝等具有時效性和變化性的應用會根據實際情況再設計。
通過以上總結,我們可以看出CIS是一個由內而外的大系統。不能因為只有VI是我們可以直觀看到的就認為CIS就是一本VI手冊。我們創立的企業由MI出發,確定自己的目標,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找到自己的“道”。圍繞此“道”,以對內的文化、制度、規范建設執行,對外形象活動樹立,完成對BI“術”的修煉。最后,在MI和BI的基礎上,將“道”和“術”的精華融入至VI“器”中,以視覺的形式展現出來。
聯系我:@哈哈寫筆記啦(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147928482)